第二十五章 诸葛长虹

诸葛川向木工师傅讲了风箱的大概结构,木工师傅没听说过有风箱这种物件,所以不是很理解诸葛川的话。诸葛川没办法,只能在地上画图,一点点讲解。二人在院子里摸索着开始制作。

米儿这边忙完自己的活,便开始做牙刷。

风箱的框架很快做好,做到里面挡风板时,诸葛川和木工师傅对用鹅毛做密封还是用牛皮做密封产生了分歧。最后木工师傅决定做两个挡板,用鹅毛和牛皮分别尝试一下。

诸葛川给了木工师傅几枚铜板,让他去买牛皮和鹅毛,直到下午,一个简易的风箱终于做好,在尝试了几次之后,又做了简单调整,最后发现用鹅毛做密封效果更好,于是将鹅毛挡板安装好,最后做了密封处理,一只风箱就制作成功。

木工师傅离开,诸葛川将木炭回填到火炉内,然后填了一下木柴,拉动风箱吹风。火很快旺了起来,诸葛川马上填入煤块,这次终于不再烟尘滚滚了,煤块很快燃烧起来。

诸葛川开心地拍手叫好:“有了这风箱,果然不一样。”

见火旺起来,马上将铁块放入火中。用了这煤火,铁块很快被烧红。夹出来,撒上钟乳石粉,锻造一阵,再添加一些,继续锻造,反复几次,等铁块几乎没有黑渣后将铁块锻造成铁片。

诸葛川将捡回来的黑矿石锻造的金属薄片夹到铁片中间,又反复锻造。

锻造几次,熔成一体之后,烧红,然后锻造成长条状,再将这长条状合金铁皮一点点卷起来,冷却之后,能看到金属表面出现规则的黑灰花纹。

最后将花纹合金锻造成钢坯,然后开始正式用钢坯锻刀。

一直忙到天暗下去,诸葛川终于将一口刀打造成形。

继续用煤火加热后,诸葛川将刀夹出来,放到操作台上冷却。等刀身冷却到不发红,之后用土和泥,涂抹在刀背上,然后将刀投入冷水中淬火。

淬火完成,诸葛川将刀身的泥清理掉,之后将刀身架在火炉上,慢慢回火。

“少爷,天快黑了,早些洗漱回房休息吧。”米儿催促道,这一天她除了忙自己的事儿,还做了三十几把牙刷。

“好的,今天好累,咱们早点休息。”诸葛川点头。

洗漱之后,二人上了床,诸葛川抱着米儿,一只手在她身上来回滑动,口中念叨着:“百鬼夜行,鬼爬上来了。”

米儿吓得哇哇叫,靠到他怀里撒娇。

此时,在县衙门口,一根一丈五高的木杆上,吊着一只一米宽的大灯笼。一名穿着法袍的巫师,一只手握着一把拂尘,另一只手举着一只龟壳,围着木杆来回转圈。一边甩着拂尘,一边口中呼喊着:“普度孤魂,快出来享用吧,今日吃饱喝足,明日上路返程!普度孤魂,快出来享用吧,今日吃饱喝足,明日上路返程!”

巫师一边呼喊,他身后跟着的一名小道童向空中抛洒着稻谷,喊了七七四十九遍,然后点燃了木杆旁边用绸布和竹子扎的元宝,房屋,牛马等祭祀物品。

火光照亮了半边天空。

第二天一大早,米儿提前叫醒了诸葛川,帮他洗漱之后,换上新衣,又给他仔细梳了头,等着夫人来接。

卯时过半,院子里传来声音。诸葛川与米儿走出房间,看到两台轿停在院中,夫人从前面一台轿中走出来。她今日穿了一身黑色紧身套裙,显得别有韵味,轿边站着的琴儿穿着一身灰色套裙。

诸葛川和米儿走过去,与她打招呼。

“时辰差不多了,出发了川儿,你去做前面的轿子。”母亲看了看诸葛川的行头,满意地点了点头,指着门口的轿子说道。

诸葛川看了一眼米儿,挥了一下手,然后走到轿子边,撩起轿帘坐进去。

轿子被两名家丁抬着,晃晃悠悠,出了院门。

诸葛川将轿子窗口上的帘子撩起来,看向外面。

轿子走到县衙门口时,发现好多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的人在哄抢门口摆放的稻谷等贡品,一些年纪小的孩子,挤不进去,只能在人群边上,一粒一粒地捡拾散落的稻谷。

轿子走了许久,转了几个弯,最后停在一处大院门口。诸葛川走出轿子赶忙晃了晃腰和屁股。一路颠簸,硌得屁股生疼,体会到了轿子没有轿车舒服。

大院前面是一个空旷的广场,要比县衙门口还宽敞。院墙高一丈有余,粉刷成红色,门楼更是高大威武,两米长,一米宽的匾额,刻着鎏金大字“诸葛男府”,门楼上挂着四只硕大的灯笼。朱红色的两扇门,扣着六排铜钉,两只比头还大的兽首衔环,让诸葛川想起了之前电视上看过的皇宫的城门。门前站着四名家丁,手里提着棍子,腰间挎着刀。

门口广场也竖着一根挂着大灯笼的木桩,但这木桩要比县衙门口的木桩还要高出许多。木桩下面聚着一大群衣衫褴褛的人在抢夺祭祀品。诸葛川看到母亲对着身后的家丁递了个眼色,家丁捧着许多小袋子走过去,将小袋子丢到那群人面前。

就像给小鸡投喂米粒,呼啦一下,一群人冲过来,抢夺起小袋子。有的袋子被撕破,露出米粒来。

这时,又有两台轿子走过来。

诸葛川知道自己不认得对方,马上靠到母亲身边,问道:“这是谁家的轿子?”

“是你二伯家的,前面轿杆要压断的肯定是你二伯,后面应该是你弟弟。”母亲介绍时,嘴角向上翘了一下,露出一丝嘲讽。

诸葛川听米儿介绍过这个二伯,名叫诸葛长虹。

轿子停下来,前面那台轿子的轿夫,满头大汗,扶着腰。

跟着轿的丫头将轿帘掀起来,诸葛川等了许久,先看到一个球一样的大肚挺出来。大肚子调整了几次方向,才找到合适的角度,慢慢挤出轿子。

诸葛川这才看清来人,四十几岁的模样,足足有三百斤的体重,整个人都是浑圆的,脸上满面油光,没有胡须,下巴足足有三层。男人穿着金色长褂,头戴着一只金色发冠,三角眼眯成一道缝,大大的蒜头鼻子,大嘴叉,嘴唇很厚。

看着这个大一号的二伯,诸葛川心里嘀咕起来:既然是二伯,算是直系亲人,和我的相貌怎么差别这么大?

诸葛长虹伸了伸胳膊和腿,明显看出被塞进这轿子里,一路过来十分憋闷与辛苦。他抬眼看向诸葛川的方向,没有打招呼,而是回头招手。

从他身后的轿子里,走出来一名高挑的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诸葛川知道那是米儿讲过的,自己的表弟,诸葛林。

“她怎么来了?”母亲在诸葛川身后,用十分不满的语气抱怨了一句,然后紧紧攥住了诸葛川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