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开枪 不开枪
“主人,你真的是贵人多忘事呵。”
那女子抬头美眸传情,对着李卫民嫣然一笑。
这一笑,笑得好熟悉,忽然之间,李卫民有了那么一点印象。
这不是之前和陈华贵一起去西市,救下的那个女子么?
两个月不见,变了一个人似的,皮肤白了许多,气色也红润了许多,言谈举止之间,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这哪里还像之前的那个落难女子?
想不到这陈华贵,这么看重她,居然把陈家的大权交给了她来负责?
李卫民:“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道:“奴家本高句丽人,姓朴名景惠,如今随了陈家,老爷又赏赐了奴家一个名讳,随了陈姓,字芙蓉。”
“陈芙蓉?”李卫民呵呵一笑,好气又好笑。
这陈华贵,我离开之后,这老小子不知道去了芙蓉楼多少次,还流连忘返?
给朴景惠也叫芙蓉?
李卫民沉默了一会,道:“都起来吧,快快叫人去把陈华贵叫来,我有话问他。”
朴景惠连忙应了一声,带着众人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
朴景惠对着一个下人吩咐道:“黑牛,快去,去东市把老爷请来,就说大当家主人到了。”
李卫民:“什么大当家不大当家的?我土匪头子啊我?听着多别扭,叫大东家不行么?”
朴景惠连连点头,对着那个下人又道:“快去!就说大东家到了!”
黑牛点点头后,对着李卫民拱了一下手,“大东家老爷,黑牛去了。”
李卫民点点头,“快去快回!”
“好嘞。”
黑牛连忙应着,然后转身出了陈府。
黑牛走后,李卫民吩咐朴景惠道:“以后就叫你的本名,什么芙蓉不芙蓉的,你又不是没有名字。”
“长安城是不是有个是你黑衣会的?怎么交起保护费来了?我的人需要给这些垃圾交保护费?等陈华贵回来,看我什么收拾他!”
“门口死了几头猪,叫人去把什么黑衣社的老大叫来收尸,脏了我们的地面,叫他付账,开手工钱和清洁费给陈华贵!”
朴景惠连忙作揖,美眸惊诧的像两滩深邃的湖水。
“主人?您杀了黑衣社的打手?”
李卫民淡然道:“杀了几头猪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那朴景惠惊恐的眼神,慢慢的垂落了下来,呆滞的看着地面,一动不动。
李卫民:“怎么了?你是不是想着完蛋了?陈府上上下下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朴景惠惶恐的眼神看着李卫民,“主人,我们可闯了大祸了,这黑衣社背后的靠山是当今朝廷高官,一个是柴绍,一个是长孙无忌啊主人!”
徐高能嗤笑了一声,“高官?还朝廷?主人现在可不是以前了,他们连个屁都算不上。”
“啊?!”朴景惠怔怔地看着徐高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李卫民把手里的缰绳往徐高能手里面一塞,“老子口渴,烟瘾犯,你把马栓好去。”
说完后,李卫民转身往内屋走了进去。
这地方之前来过,驾轻就熟。
只听得身后那朴景惠连连对着徐高能道:“使不得,使不得,那是主人的马,交给我们这些下人来打理就好了,哪里能麻烦您的大驾。”
“铁牛,铁柱!速速去把主人的马牵到马廊去,肥草好水喂养着,不可怠慢!”
“老方叔!你多带几个家丁出去看看,把那几头死猪先拖到一边,不要脏了陈府的大门口。”
“............”
来到内屋。
李卫民一屁股就往那张熟悉的藤椅上躺了下去,随即那朴景惠和徐高能连忙跟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几个丫鬟和家丁。
李卫民摸出老烟,点燃了后看着朴景惠和徐高能,“坐,坐,坐,坐到我的旁边来。”
徐高能摸过一个凳子,挨着李卫民坐到了一起。
那朴景惠却犹犹豫豫的踌躇不前,俏脸泛红。
李卫民:“你也坐,怕什么?我和陈华贵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尊卑贵贱之分,我又不会吃了你。”
朴景惠闻言,这才宛尔一笑,就着旁边的凳子,缓缓的坐了下来。
李卫民碰出一个烟圈,“朴景惠,你一个韩国人......哦!不对,你一个高丽人,跑那么老远的,到我们大唐来做甚?”
徐高能在一旁插话,“主人,应该是叫高句丽,这样准确些。”
李卫民白了徐高能一眼,“棒子国,泡菜国,高丽国,我就是喜欢这样叫,犯法么?”
徐高能连忙摇摇头,“不犯法,主人喜欢怎么叫都可以。”
李卫民转而又看着朴景惠,“说呀!怎么跑到我大唐的?这么远,来搞间谍活动?”
徐高能:“主人,又错了,古代不叫间谍,叫细作。”
“你烦不烦?”李卫民瞅着徐高能,“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老爷!主人!”朴景惠此刻忽然有些急切道:“我可不是细作,真的不是,我是逃难来的,途中被骗,全家都被波斯人杀了,就剩下我。”
说着,朴景惠可能是想起了以前的伤心事情,竟然开始哭哭戚戚的了起来。
李卫民:“什么?你全家被波斯人杀了?”
“嗯。”朴景惠缓缓的点了一下头,应了李卫民一声。
李卫民眉头一皱,“那可不得了,这可是你的血海深仇啊!波斯人有这么坏吗?”
“此事说来话长......”朴景惠欲言又止,看着李卫民道:“主人能否容奴家细细道来?”
李卫民对着朴景惠抬了一下手,示意她快说。
朴景惠轻轻的擦拭了一下眼角的还在挂着的泪珠,“奴家本是高句丽一个大家族,半年之前,扶桑入侵,整个高句丽不敌扶桑倭寇,土地沦陷大半余,战乱纷至,我父乃是一个富商,大部分产业,随着国土的流逝,逐渐陷入了窘境。”
“万般无奈之际,只能抛弃自己的家园,举家逃难,来到大唐。”
“素闻大唐长安,盛世繁荣,是个做买卖糊口的良策之地,人口繁多,地域广阔。”
“却不曾想,我父来到长安西市,就被那地头蛇盯上,骗去做什么买卖,损失了赖以生存的大部分盘缠。”
“买卖越做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