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岩隐客栈

“大岩古镇到了”

“请需要下车的旅客从后门下车,带好自己随身物品,谨防丢失。”

随着小巴车在站点缓缓停车,满头大汗的唐然提着行李箱艰难的挪下车门。

7月份下午4点的天气还是相当灼热,唐然看着游客熙熙攘攘的向着“大岩古镇”的青石牌楼走去,深深的吐了口气,满心无奈。

还不等他多想,老妈的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喂……”

“然然,你到哪了,这么墨迹!就不能快点,你姐那不能耽误,你不知道啊”

“妈,我刚下车到牌楼,再有十分钟就回去了”

“行了,利索点,跟你爸一个墨迹样,赶紧回来交代你点事情,我和你爸还要赶飞机呢”

“行,知道了,快了……”

“都……都……”

唐然:……

唐然来不及多想,把手机揣进口袋,双手拖着行李箱加紧向着古镇走去。

不过唐然没有跟随人群走向主干道前往古镇中心区域,而是在刚过牌楼后的一棵榆树时右转进入一条相对偏僻的小巷,虽然依旧有不少游客在闲逛,领略异地的人文建筑风情,但也通畅了不少。

大岩古镇地处海拔2200米的高原之上,因其背靠“苍澜山”和面朝“云湖”的环境优势。全年的平均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可谓真正的“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这里生态环境保持着相对完好的状态。巍峨的沧澜山、清澈广阔的云湖、独特的人文民俗风情都使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往来不绝,而且备受好评。

关于这里的心灵鸡汤、令人向往的偶遇传言更是数不胜数。

吸引着那些被生活和工作、学业压的喘不过气的人们,都希望在这陌生而新奇短暂的旅途当中可以留下一段值得回忆的“故事”。

当然相对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这些片段也促使这里的旅游产业愈加兴盛。

大岩古镇兴盛的旅游经济也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古镇经营者前赴后继为大岩古镇的旅游建设添砖加瓦。

唐然家就是其中之一。

唐家最早是唐然他爷爷唐开元在1972年左右,从晋省辗转来到那时的大岩古镇周边。

当年的大岩古镇还不像现在是旅游胜地。唐开元也就靠着之前学过的些许掌勺手艺,给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寨做“流水席”勉强混口饭吃。

后来,唐开元认识了唐然他奶奶田秀芬后便在这边开枝散叶,更是连生三个儿子。所以唐然也算是这边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这边老一辈的老人提起唐开元,也都是老相识,毕竟谁家都有婚丧嫁娶,每家或多或少都请唐开元办过席。

而唐然他爸唐明海排行老二,外号“唐老二”。在大岩古镇旅游行业的兴起后,便跟唐然母亲陈慧在古镇经营起一家民宿。

。毕竟唐然家的客栈不止是有独立客房,还有两间专门为独行背包客准备的床铺间。一间三张上下铺的床,能住六个人,每个床铺一晚50元,也算是有一定青年旅舍的成分。

而租住床铺的也一般都是年轻人,资金不多的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一桶泡面解决早饭,所以一碟简单的“腌萝卜”也算是陈慧的一份支持,这么多年一直都有。

“好的,你应该比我大,我还是叫你迪姐吧。”

“腌萝卜我一会就做,放心吧!”

唐然安抚道:

就在这时,客栈门口进来一个顺风小哥,他看到两人后问道:

“唐然先生在吗?有他快递需要签收。”

唐然疑惑的和桑迪对视一眼,回道:

“我就是唐然,我没买过东西?如果是货到付款就直接退回吧”

“不是,运费已经结清,只需签收就好。”

显然知道唐然为什么这么说的顺风小哥笑着解释道:

并将两人带门外。

那是一个比较大的包裹,上上下下缠满胶带,完全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送走顺丰小哥后,唐然和桑迪把包裹抬进院里,拿壁纸刀划开,一看究竟。

只是当里面东西呈现出来时,两人都是一愣: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