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奇策
第二十六章 奇策
两人拌嘴的空隙, 暗卫已经回来带路了。
陆家世代经商,是当地实打实的大户人家,府邸气派宏大, 任谁都知道城东主街最大的那座府邸就是大善人陆老爷的府宅,即使现在古泽城内的百姓一个个噤若寒蝉,但是暗卫以粮食为诱还是很容易套出话来的。
“这位小哥,我家公子仰慕陆老爷已久, 今日特意带了名帖和信物前来拜访,还请代为通传。”到了陆府门口, 暗卫上前将提前准备好的名帖和太女令牌递给门口的小厮,魏昭和季清则站在暗卫身后观望。
“并非小的无礼,只是我家老爷近日染了风寒,实在不便见客。”小厮将拜帖和令牌推回, 婉拒。
“这么巧?莫不是这陆老板为了避一时风头,怕被官府抓到话柄,才闭不见客?”季清摊开顺手带的折扇, 偏头凑向小猫的耳旁, 说出自己的猜测。
热息萦绕在耳畔, 痒痒的, 小猫看了还毫无察觉的某人,略微错开身子, “我想也是大概如此。”
暗卫被拒,也不见愠色, 将名帖和信物再次奉上,同时塞上一枚银锭:“小哥有所不知, 我家老爷与都城户部尚书陆方大人乃是旧相识,公子出门历练, 途径古泽,听闻陆老爷积德行善,心存敬意,又听闻与陆大人乃是同宗,所以特来登门拜访。若陆老爷见到信物,必定肯见我们,还请小哥一试,若得相见,我家公子必有重谢。”
小哥将银锭塞进袖子里,下意识握紧手里的名帖,犹豫再三说道:“我只能一试,若是老爷见了信物还不肯见你们,你们可不要怪我。”
“自然。”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小厮就跑回来了,府门大开,与之一起的还有一个身着简练麻布短打、手里握着大刀就跑出来的接客的中年男子,让人不由猜想是那侠肝义胆的陆仗客,这神清气爽的样子当真不像染了风寒。
陆仗客没想到魏昭如此年少,武功却如此精进,一时间也被惊呆了,忘了心中愤慨。
季清也是第一次见小猫发这么大的火,被惊到之余,却敏[gǎn]地觉察到小猫悄悄挪到身后的手在微微发颤,没忍住上前将那只手掌握在手里轻轻按揉。
魏昭和季清礼貌回礼,“匆忙上门,还请勿怪。”
暗卫自觉退到小猫身后,让人一眼便知主次分明。
大离连年征战,耗时耗力,国力日渐衰弱,小猫都看在眼里,可是没想到大离的内部也早在被这些蛀虫慢慢掏空,为官者不仁,百姓流离失所,民心涣散,是真的内忧外患。小猫只觉得这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
小猫上前抬着陆仗客的右臂将人扶起,“陆老板不必客气。我们对古泽的形势也有所了解,陆老板也是不得已为之。”
陆仗客将二人引为上座,屏退了侍奉的仆人,关上门窗之后,才将令牌归还,拱身道:“刚刚在门外,人多眼杂,未曾言明大人身份,是怕隔墙有耳,还望两位大人莫要怪罪。”
“不敢,茶水已备好,两位贵客里边请。”绕过小厮,陆仗客大刀阔斧地站到左侧亲自为二人引路。
小猫与季清相视一望,互相点头示意之后,说出先前来意:“陆老板言重了,实不相瞒,我等亲眼见过官府施的赈粥,寡淡如水,因此对朝廷所派赈粮去向存疑,又闻城中米铺异象,一路追查至此,还望陆老板解惑。”
“此等败类,当真是万死也不足赎其罪1先前的猜测得到验证,赈粮早已被这群蛀虫分食,小猫气得难以自抑,没忍住拍在身侧的小桌上,手掌拍下之际没收住劲,掌风落下的那块直接被拍碎了。
陆仗客叹了一口气说:“两位大人可能不知,本县县令郭韫是李太师的门生,凭借在都城中的关系在古泽作恶已久。此次古泽水涝饥荒,也是因为他克扣每年维修水坝的费用所致,朝廷体恤百姓送来赈粮,但郭韫不仅不及时止损,为了给太师祝寿还打起了赈粮的主意,缩减赈粥的用量,和那些黑心的商户一起抬高米价,将赈粮高价转卖给当地和外地的富人之家。陆某只不过是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就被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仰仗都城陆氏的几分薄面,才能留下这条老命。”
小猫一边弯腰郑重地将陆仗客扶起,一边说道:“陆老板济世安民之心,令我辈敬仰。我们二人受殿下之命提前进城探查,正是为了摸清古泽的实情,以此惩治庸官、为民解忧。此番上门叨扰,也是希望与您合力共谋百姓福祉。”
不过,难怪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原来是狐假虎威。
“贵客大驾光临,陆某有失远迎,还请见谅。”陆仗客还没跨过门槛就急着相迎,拱手时才发现自己太过着急,连刚刚练武的大刀都拿出来了,赶紧递给一旁的小厮。
小猫感受到被揉捏的触感,又看着碎成两半的小桌,脸上出现难得的懊悔之色。自进古泽以来,小猫不知道都听了多少遍这郭韫的罪过,心中郁愤积压,现在又听闻他和朝中众多势力牵扯不清,可见背后不知是多大的一张网,情绪实在有些控制不祝
陆仗客慷概激昂的言辞像是在魏昭的心尖上丢了一簇火苗,然后越烧越旺,让这个年轻储君胸膛愈发肿胀,一时间充满万千豪气和满腔热血,深刻地感受到了百姓对明主的需要。
只是火花绚烂,却也伤人,亲眼所见的百姓疾苦和陆仗客的仗义执言,又像是一泼热油浇在心尖的那团火上,带来丝丝灼痛感,让小猫对自己身上的担子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
“我古泽陆家虽只是都城陆氏的一只旁支,但陆某每年末去都城拜访族中长辈时,常听闻我大离的太女殿下是位风姿卓越、忧国忧民的贤良圣主,此番古泽大难,听说陛下派了殿下前来慰问灾情,陆某虽未远迎,然心中感怀,万望殿下可以救万民于水火1陆仗客未曾起身,反握住小猫的胳膊,越说越激动,最后竟是跪下`身去。
“陆某无能,被困家中,唯有以
唯有以习武泄愤,今日幸得殿下垂怜和两位大人不弃,但凡有用得着陆某的地方,定万死不辞。”陆杖客抱拳回道。
“陆老板,这……”小猫强制自己回神,轻轻捏了捏阿季的手以示安慰,然后看着被自己拍碎的桌子,脸上不由染上难得的羞赧。
堂堂太女在百姓的家里大发雷霆,将桌子都给拍碎了,传出去实在不怎么光彩。
“奥,咳,不妨事不妨事,恰逢府上家具年岁已久,陆某早就想把他们换掉了,还要多谢大人好意。”好在陆仗客是个会看眼色的,不至于让小猫太过尴尬。 小猫和季清从陆仗客口中问出不少信息之后,对古泽的形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天色渐晚,两人便主动告辞,准备回客栈后再细细谋划。
回到客栈,两人简单用了晚膳之后,就决定先后沐浴,季清先洗完,出来之后就看到小猫一个人站在窗前沉思。
听到身后熟悉的脚步声,小猫不曾回头,却主动侧身在旁边让出一块位置。
季清从善如流上前,与小猫并排趴在窗柩上,看着窗外的月色问道:“在担心赈粮的事?”
“嗯。若陆仗客所言非虚,这古泽城内的赈粮恐怕都快被郭韫他们掏空了,近年来国库空虚,再拨赈粮恐有困难,而且从都城到古泽少则十日,多则半月,就算朝廷能拨,古泽的灾民恐怕也等不了,就是现在每日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月色如霜,清风拂面,吹不散的是小猫眉间的忧愁。
季清看着心疼,若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恐怕还在父母膝下承欢,但昭昭却要早早担上万斤重担。
自己先前回顾原书的剧情发现作者对古泽灾情的描写甚少,笔墨都放在了昭昭黑化后打脸的剧情上,黑化前的经历不过寥寥几章,这古泽灾情最后好像还是被魏舒解决然后拿去邀功的,实在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季清上辈子何曾经历过这种灾难,又非天赋异禀、天资聪颖之人,让她一个整天摸鱼的社畜能在这种关乎万千生命的国家大事上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简直是天方夜谭。
季清懊恼地挠了挠头,只觉得自己要是平时里多看点有涵养的书,多了解点历史和国家大事,长长见识,也不至于此刻连怎么安慰小猫都不知道,更别提出谋献策了。
“书?有的有的,你忘记自己之前看的《奇闻杂谈录》了吗?”季清的话点醒了识海里的006。
《奇闻杂谈录》?季清恍然想起这书好像是自己在崇文阁无意间翻到的,讲的尽是些大离王朝的趣事,不乏男欢女爱、奇幻异闻等诸多题材的故事,季清闲来无事就多翻了几遍。
等等!里边好像有一篇讲的就是饥荒!
“你终于想到啦1006见季清想起也很兴奋。
“昭昭,我好像找到办法了1季清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消息分享给小猫。
“什么办法?”小猫看着情绪激动的阿季,一瞬间心里也燃起了希望,眼里亮了许多。
“我曾经在崇文阁的杂书里看到过一个前朝的故事:前朝一位姓范的大人被贬江南后,遇上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灾荒,正当众人以为应当发粮赈灾时,他却推出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政策:抬高米价、大兴土木和纵民竞渡。”季清将自己之前看过的内容娓娓道来。
“确实匪夷所思,不知是何解?”小猫一时竟也未曾想通。
“由于粮荒,粮食供不应求,当时当地的米价已达一百二十文钱一斗,这位范大人索性就将米价提高到一百五十文一斗,然后沿江张榜,向外地宣传说本地粮荒涨价,米商听到这个消息,日夜运米到此,等到粮食充盈于市,他又下令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放粮……”
“江南潮湿,粮食不易存放,借仓存粮就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更不必说来回的损耗,所以米商纵有不甘,也只能低价出售,米价自然就会降回正常阈值,百姓也就能吃上饭了。而大兴土木和纵民竞渡则是为了以劳代赈和盘活当地被灾情破坏的经济1小猫仅仅是听了季清的前半段解释,就能举一反三猜出了这位范大人的全部意图,激动地接过话头。
“不错。”季清欣慰地看着欣喜若狂的小猫,果然是大离精心培养的储君,一点就通。
“这位范大人当真是位奇人1小猫由衷地发出赞叹。
心中郁结已解,小猫当晚难得睡了一个香甜的觉。
次日,太女行驾仪仗到达古泽,季清和小猫扮成暗卫进入行宫,换回身份,趁着郭韫设宴招待两人的时候,让暗卫放火,将慌忙藏匿账簿和脏银的郭韫抓了个正着。
遍地人证、物证已全,小猫连给郭韫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令人将其押到菜市场斩首示众,以慰民心,然后将郭韫做下的桩桩恶事都写在奏折里,让暗卫将其和都城往来的书信一并送回都城。
最后按照商量好的计策施为,抬高米价,张榜招商,只是开仓放粮时才看到这群蛀虫已将米仓几乎蛀空。
于是,小猫效仿前朝,“以米换爵”,商人只要捐粮就可以换官做,虽然只是一个虚名,但自古以来视读书入仕者为高,商人虽家财万贯,但仍常为世人不耻,所以就算能够得一个虚名也足以令世人刮目相看,因着又有陆仗客和当初不肯和郭韫等人为伍的几位米商打头,其他米商也逐渐认清形势,不甘落后地纷纷主动捐米,古泽饥荒迎刃而解。
水利堤坝才是古泽的立足之本,小猫以郭韫贪污的银两做赏,引得百姓争先前往做工,既完善了古泽的基础设施,又让百姓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虽然浴兰节已过,不能效仿先人大办龙舟赛,但小猫想到江南丝竹悦耳,是以征召名妓在明湖畔献艺,致使富人慕名而来,大大调动了古泽的经济,与龙舟赛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