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央财政举措
凭借西汉前期六十多年的积蓄,汉武帝即位后的国家财政本来非常富裕。但由于汉武帝对外战争的耗费巨大,兼之大兴功业和救灾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仅仅过了二十年,国家财政就开始频频出现亏空,国家财政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在财政困难面前,汉武帝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元朔六年(前123年)六月,汉武帝颁布诏书,准许百姓出钱买爵位和赎回被监禁的人,也可以交钱免除罪行。又特设“赏官”,称为“武功爵”,共十七级,共值三千余万金。
一级称为造士,二级称为闲舆卫,三级称为良士,四级称为元戎士,五级称为官首,六级称为秉铎,七级称为千夫,八级称为乐卿,九级称为执戎,十级称为政戾庶长,十一级称为军卫。以下各级爵位名称失佚。
第一级定价铜钱17 万钱,往上每级增加2 万钱。至十七级合成三十余万钱。只要购买武功爵至第七级“千夫”的人,可以优先出任下级官吏,免除本人徭役,有罪可减刑二等。
汉武帝卖官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敛财。但买爵后能够免役,那么,就使国家失去了相当数量的徭役权。卖爵的收入没有用来营业,大部分用在军费、官俸和皇帝自身消费上。那些买得起官爵的人多是豪富之人,这些人入官府,造成官员素质降低,官场风气腐败,实在是弊大于利的办法。
汉武帝还专门树立了一个献财典型,那就是卜式。他原本是河南郡人,是孔子的门生。自幼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以种田和畜牧为生。
父母去世之后,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便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了一百多只羊,上山放牧。
在他上山放牧的十多年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而坐吃山空,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把自己积攒的家产分给弟弟。他的举动受到邻里的一致称赞。
当时汉朝正在和匈奴作战,国库很紧张。于是,卜式上书表示愿意把财产的一半拿出来支援边境战事。汉武帝听说后,立刻派使者询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呢?”
他则答道:“我从小就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习惯过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
使者接着问:“那家中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告?”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对我的家乡人,生活困难的我就借他们钱粮,对行为不端正的人,我就开导教诲他。我住的那里,人们都依赖我,对我都很友好,我能有什么冤屈呢?”
使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问:“既然是这样,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是想做什么?”
卜式老实地回答道:“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作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