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四方定边患
大破匈奴之战
公元前3 世纪前后,当中原七国为争霸权而斗得你死我活、暗无天日的时候,北方大漠南北活跃着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那就是匈奴。他们倚仗着好骑善射的特点,不断给秦、汉王朝以巨大的威胁,严重破坏和影响了中原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汉朝建国之初,由于国力衰弱,无力与匈奴进行抗争,因此,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选汉家女子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赠匈奴千金,每年还要奉送大量的丝织品、酒、米等。
此外,汉朝还被迫开放“关市”,允许匈奴和汉朝通商。这些举措无疑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是仍不能满足匈奴奴隶主贵族的贪欲,无法换取北方的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
野蛮的匈奴骑兵所到之处,**庄稼,劫夺财产,杀掠吏民,抄掠人口,把大批汉人掳为奴隶。直到汉武帝即位,匈奴骑兵仍是寇盗不止,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元光二年(前133 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来找官居大行令的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于是,王恢便把聂壹的主意奏告给汉武帝,汉武帝为此诏命群臣商议。王恢原本是燕国人,边吏出身,他对匈奴情况十分熟悉,他在商议中向汉武帝进言:“战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
御史大夫韩安国则认为,到千里之外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难以取得胜利,就如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一样,主张与匈奴和亲,不可轻率出兵。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汉武帝最终采纳王恢的建议,准备设计伏击匈奴。年轻的汉武帝不能容忍匈奴贵族在他当政时继续为非作歹,不能允许这些屈辱的政策再继续执行下去。他要用武力把匈奴的嚣张气焰压下去,把匈奴侵略者远远地赶出去。
元光二年(前133 年)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 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三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