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胡灵大帝1
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个阴冷庄严的声音缓缓说道:“你们这两个娃娃是谁?居然敢来这里扰我清修。”
“后代晚辈胡冲,忝为当今的水魔帝,我身旁则是舍弟胡勇。”
“原来是我胡家后代啊,你俩且站起身来让我看看。”
胡冲伸手把胡勇拉起来,两人并肩站直身子。
“呵呵呵,不错不错,这身板看起来还不错。”那声音居然笑了起来。“我就是你们的先祖胡灵,你可否告诉我,现在距离我当初自刎之日大约过了多久吗?”
“关于这一点我可是记得很清楚,因为历代先祖都会传下一个预言,说只要满五千年,您就会苏醒,带领魔族打败人族,成为大地的主人。”胡冲说:“我早就算好迎接您归来的日子了,正好就是今年啊。”
“那个预言是我交代传给每一代的水魔帝,你们这些后代晚辈还真听话,尤其你这小娃子真有心,爷爷十分欣赏。”胡灵说道。
“请问祖爷爷,我怎么看不到你呢?”
“你抬起头望向左上方,告诉我你看到甚么?”
“我只看到一团黑雾。”
“我现在苏醒的只是一点残余的神识,还无法化形,所以你才看不到我。”胡灵一说完,胡冲便看到那团黑雾迅速飘向胡勇,一瞬间便将他包裹在内。
胡勇在黑雾里不断挣扎,还发出一长串凄测的惨叫声,声音越来越微弱,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之后,胡勇便完全消失,那黑雾渐渐凝成一个半透明的人形。
胡冲怕得浑身发抖,想说自己兄弟二人好不容易逃回老巢,没料到却糊里胡涂地死在老祖宗手里。
“乖孙儿别怕。”胡灵说道:“你弟弟他运气不好,因为这里只有你们两个人,他的资质与身体又都远逊于你,所以仅能提供精血让我成为胚胎,完成复活的第一个阶段;接下来第二个阶段就要靠你我合作了。”
“所以第二阶段就换我提供经血,是这样吗?”
“我保证不会伤害你,因为我需要你当我的炉鼎。”
“什么是炉鼎?”
“炉鼎是胚胎要转化成人的媒介,从现在开始你要与我一起修练,强化你的体质,才能负荷胚胎进入你身体的强大力量。”胡灵说:“这个阶段一旦成功,你我将融为一体;从外表看你还是原来的模样,你原先的记忆都不会消失,只是增加了我的记忆,也会拥有我的内力与武功,成为全大地无人能敌的主宰者。”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我只是一具躯壳,一切言行都是由你作主吧?”
“怎么可能?这个时代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人认识我,你是当今的水魔帝,声名显赫,以你的身分要做任何事都方便许多,因此大多数时间这个身体当然都是由你主导,只有战斗或必须做出重大决策时我才会出现。”
“你可敢保证?”
“我堂堂五千年前叱咤风云的胡灵大帝,岂会骗你一个小娃儿!”胡灵说:“我看你这狼狈的样子,应该是被人追杀,走投无路才躲进这里的吧,只要我复活成功,首先就去把追杀你的人干掉如何?”
胡冲深怕自己一再拒绝,万一惹恼了这个心狠手辣的老魔王,他把自己的精血也吸食了,跑出去另外找个炉鼎,岂不是万事皆休!何况他说的也有道理,他武功再高也只是单身一人,若想消灭人族一定要找其他四个魔族来共襄盛举,所以一开始绝对需要自己去促成全魔族的支持。
而且胡灵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炉鼎来承载灵魂,只要自己不要做出太过出格的行为,至少安全无虞;何况事情成功之后,自己不但不再是过街老鼠,而且还拥有绝世武功,到时候二十八星宿那些臭小子便可任我**,一解我心头之恨!
胡冲想到这里,马上恭敬地说道:“孙儿谨听爷爷号令,只希望爷爷莫要忘了帮孙儿报仇。”
“我以后都叫你冲儿,你就叫我爷爷;还有一件事,我在胚胎状态都不需要饮食,你再往里面走一小段路,便可看到一片寒潭,潭水来自石壁的缝隙,可以直接饮用,潭边有许多植物,潭内还有水草与鱼虾,所以饮食不但没问题,还有助你的修练。”
胡灵走向他的陵寝,不费吹灰之力便穿过石墙不见踪影,不久又走出来,把一瓶丹药与一张羊皮纸交给胡冲。“瓶中装的是易筋洗髓丹,每隔三天吃一粒,可让你的修练更加迅速;羊皮纸上面则是修炼炉鼎的步骤与方法。”
于是爷孙俩人在皇陵里分别修练。
胡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内力输进胡冲身体,检查他经脉的强度,并校正他修练的方式。
洞中无日月,幸好胡冲每天都透过监窗口分辨日夜,每经过一个黑夜他便在石壁上画一条线,算一算已经超过一年半了。
这天胡灵的内力在胡冲身体绕行一周天之后,首度出现高兴的表情说道:“冲儿,也许可以了,我们来试一试!你要有心理准备,一开始可能有点难受,不过你很快就会昏睡过去,等到你醒过来时我们爷孙俩就融为一体了。”
胡灵要胡冲盘腿坐正,他先跃上空中摆出头下脚上的姿势,右手按在胡冲天灵盖上,口中念着咒语之后,从右手开始,整个身体渐渐没入胡冲体内,这时胡冲感觉自己的经脉似乎即将暴裂,全身的肌肉也不断膨胀,正想放声大叫,这时胡灵的头已经全部消失,胡冲瞬间便失去意识,昏睡过去。
当他苏醒时,脑中突然出现胡灵的声音:“冲儿,你终于醒过来了。”
“爷爷,你在哪里?”胡冲大声叫道。
“我在你身体里面,我不是告诉你,当你醒过来时我们就融为一体了吗?”胡灵说:“以后你要跟爷爷说甚么话不须发出声来,只要念头一转,或者在心里默念,爷爷便可听到,这便是所谓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