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决策

队伍缓缓驶向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在距离宫门十丈左右的位置停下。

只见严楚怡翻身一跃,跳下马背,旋即迈步朝着宫殿走去。

至于跟在其身后的军队,在一人的指挥下,迅速调整队形,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宫殿的围墙外。

严楚怡步入宫门后,便注意到门后早已等候多时的轿厢。

“公主殿下,奴婢奉圣命接送您回府,请上轿。”一名嬷嬷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

“嗯。”严楚怡颔首。

旋即,那名嬷嬷抬起轿帘,严楚怡弯腰进去。

待严楚怡坐稳后,轿子徐徐晃动,缓慢行驶着,沿途中的宫廷内侍、宫女们纷纷俯首叩拜。

一路行进,不多时便抵达了皇宫后院,返回她在皇宫居住的地方——静明宫。

静明宫占地颇广,虽不及皇宫正殿气派雄伟,但亦别具特色,亭台楼阁、假山花园尽收眼底,精致典雅,景色优美。

轿子在宫门口落下后,严楚怡便从轿子里走出,径直朝静明宫内走去。

进入宫中后,严楚怡脱下戎装,为接下来的晚宴做准备,而她身边伺候的两名宫女则开始为她梳洗更衣。

与此同时,在严武王朝的大朝正宫——晏阳宫内,宫灯高悬,红烛摇曳生辉。

此刻的大殿上,气氛显得十分愉悦,大臣们三五成群,或相互攀谈,或窃窃私语,热闹不已。

座次以北为上,皇帝的宝座与宴桌高踞于大殿迤北正中,皇位之下,百官携家眷齐聚一堂,依照职位品级,分列于筵宴大殿之东西。

两侧的案几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瓜果糕点,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寻常百姓家可以吃得上的东西。

至于,那位应该坐在宝座之上的严武皇帝,却不见踪影。

此时,李忠德受邀出席今日晚宴,在他身旁则是沈欣陪伴着一同出席。

沈欣今天穿着一套淡紫色绣兰花罗衫,配以粉白色裙带,乌黑柔顺的秀发用一根银钗挽起,脸颊圆润白皙,却用面纱遮挡,露出清澈的眸子灵动而有神韵。

“伯父,这是毅儿托我带给您的。”沈欣将手中一指宽的书册递给李忠德,轻声说道。

李忠德闻言,立即伸手接过书册,好奇地翻阅起来,当他看到书册最前面的那句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脸上浮现一丝喜悦的同时,也透露出些许疑虑。

“这么快就抄完了?”

李忠德低声喃喃自语道。

沈欣听罢后,莞尔一笑道:“伯父,这可不是他抄写的。”

“不是他抄写的?”李忠德诧异道。

“这是先前我们在东陵之时,听我夫君讲书时别人在旁记述的。”沈欣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忠德又翻看了几页,虽说书中字迹略显潦草,但是乍看之下,书中的内容倒是与先前读到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好!”李忠德将书本揣进怀中,笑呵呵道:“真是天助我也!”

“这是何意?”沈欣不解地问道。

李忠德解释道:“老夫要把这书拿给这些臭老九们看看,什么才是好书!”

说着,眼神凶狠地盯视了一眼殿内那些文臣,仿佛要择人而噬般。

沈欣抿嘴浅笑道:“伯父,您就只打算把书拿给他们看这么简单?”

“哦?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李忠德挑眉反问道。

沈欣点了点头,示意李忠德侧耳倾听,然后低声细语地对李忠德交代了一番。

“好!”李忠德闻言,眼睛猛然一亮,旋即拍掌赞叹道:“妙啊!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好了!哈哈,还得是咱家侄女聪慧!”

“呵呵,伯父谬赞了。”沈欣掩嘴娇笑。

“陛下驾到!”就在此时,殿外传来内侍尖锐且浑厚的嗓音。

顷刻间,满殿的目光瞬间投射向大殿之门外。

在众人的期盼中,身材魁梧挺拔的严武皇帝——严峻,龙行虎步地走进大殿内。

严武帝年纪约莫五旬出头,留着八撇胡子,双鬓斑白,国字脸,浓眉大眼,剑眉入鬓,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一股杀伐果决之势,威严而霸气。

登上高台,坐在宝座之后。

“吾圣万岁,与天齐寿!”大殿中的所有文武百官皆跪拜于地。

“平身。”严峻微扬唇角,声若洪钟道。

“谢陛下隆恩!”大臣们陆续起身。

严峻环顾四周,沉声道:“今夜乃朕与诸卿家庆贺的盛宴,朕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度过此良宵,希望大家共勉之!”

顿了顿,他又继续道:“宴会开始吧!”

紧随而至的是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的欢乐场景……

宴会进行至半程的时候,突然,一名侍卫匆忙跑入大殿中央,跪于大殿之上。

“启禀皇上,关将军有密函呈上,恳请陛下御览。”侍卫朗声道。

闻言,在场的大臣们皆停止交流,转移目光,望向那名侍卫,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急切,不惜扰乱宴会也要呈现。

“呈上来吧。”严峻眉梢轻佻,低声道。

“遵旨!”侍卫抱拳行礼,站起身来,走到内侍身边,接过内侍手中的奏折后,快步奔向宝座之前,将手中奏折恭敬递到严峻身前。

严峻接过奏折,慢慢打开,眼神瞥过奏折上的文字,脸色逐渐变得疑虑。

奏折中,关言盛详细描述了西陵国请求出兵援助以及愿意臣服一事。

严峻深吸一口气,脸色微变,神情变得严肃。

他抬起头,环顾四周,扫视了一圈大殿中的文武百官,沉声道:“诸卿,此次西陵国请求我国出兵援助并且愿意臣服,诸卿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肃静。

在场无一人说话,见此,李忠德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躬身道:“臣以为,我们应该答应西陵国的请求,出兵援助并接受其臣服。此举不仅可扩大我国疆域,增强国力,还能震慑周边诸地,使其不敢轻易来犯。”

他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之声。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李忠德的建议,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有赞同也定然有反对。

“不可!”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宰相王延之挺身而出,大声道:“陛下,臣以为李将军此言有失偏颇。西陵国与我国毗邻,但是却夹在众邦之间。若是贸然出兵,引得其余蛮邦联合起来,那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我军连年征战,兵疲马乏,需要休整。臣建议慎重考虑,不可轻率行事。”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李忠德脸色一变,反驳道:“宰相大人,这想法未免过于保守。我国连年征战,为的就是开疆拓土,增强国力。此次机会千载难逢,不可错过。”

二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严峻看着二人你来我往,心中也是犹豫不决。出兵西陵国固然可以扩大疆域,展现国力,但风险也不可忽视。他需要好好权衡利弊,再做定夺。

听着大殿内诸位大臣的争论,严峻的神色越来越严肃。他心中明白,出兵西陵国事关重大,必须慎重考虑。

正当此时,身穿云龙纹淡白色宫装的平阳公主严楚怡,从殿门外走进来。

“父皇,儿臣认为应当先派人前往西陵国一探究竟。西陵国虽有意臣服,但是其心难断,不可轻视。在此之前,应先查明他们国内的情况,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同时,也可借此机会观察周边诸邦的反应,再作决策。如若不然,轻率出兵,只怕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严楚怡走到大殿中央,神色庄重地说道。她声音清脆悦耳,语气坚定,让人无法反驳。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望向平阳公主,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就连持有反对意见的王延之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严峻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心中明白,女儿虽然年轻,但是思维缜密,考虑问题十分周全。他点了点头,沉声道:“公主所言极是。出兵西陵国事关重大,不可轻率行事。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严峻的决定。一场关于是否出兵援助西陵国的争论就此暂时平息。然而,严峻心中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西陵国之事,还需慎重考虑,权衡利弊,再做定夺。

晚宴再度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