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插天飞·狡诈品
墨迹从天而降,不少生动自然!
先说下:今儿故事里的人物有好几个是说书人瞎编的,为什么今回儿要瞎编呢?因为故事里头有个矬瓜,是说书人的祖上,说书人从来当不上孝子贤孙,只能姑隐其名,替这位老祖宗留一个面子。
先说一段儿闲话。去岁有某大学毕业生自谓精通麻衣相法,每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见有贵人闻人要人富人之闹绯闻者,皆不出一相:右眼角有三条鱼尾纹。此子据此稍事跟监,往往略得踪迹,便修书致电要之胁之,欲张扬之。贵人闻人要人富人辄花钱消灾,以求息事宁人。每宗交易,自数十以至百万元不等,何其壮哉?说书人不免赞之曰:“此岂插天飞之苗裔耶?”
插天飞就是方九麻子故事里的方阿飞。方九麻子在京师立下一次又一次劫富济贫的丰功伟绩之后,待小宫保方维甸辞世,他也就告老返乡,从此不问世事,颐养天年不说,还**出这么一个徒儿来。几十年之后,乃有方阿飞的世界。方阿飞,外号人称插天飞,是因为总逮不住他。关于他的外貌,说书人只在《清朝野史大观·清人述异·卷下》里看到一点点儿:
其貌方颐广颡,美须髯,望如天神。学问赅洽,熟谙宫廷掌故。有徒党数十人,周流各省,专伺查地方大吏以取财。
什么是“专伺查地方大吏以取财”呢?就是以今天俗称的狗仔手法,贴身密探;一旦侦知奸宄,就登门稍示谍报,藉以恐吓取财。
话说有个河南巡抚,叫和舜武,因为上奏言事,把嘉庆君给触怒了,原本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不愉快,可和舜武这个“和”字,明明是汉姓,偏让皇帝想起十多年前他初即位时杀掉的和珅来,丢下了一句:“和珅那老奸邪真是阴魂不散哪!”这话让小太监听见了,辗转流出宫禁,成了个可以卖钱的“关节”。这“关节”是:“皇上正愁找不到题目要摘河南巡抚的顶子呢!”
和舜武驻节祥符县,离京师不算太远,稍稍也听闻了些,可抽调出先前上奏言事的文稿,怎么也看不出自己的错在哪儿。终日惴惴,还不时派遣干练的探子四出打听究竟。
这一天有了谍报:说是打从京师里忽然来了好几十口子人,付了一笔极其优渥的租金,把城外法门寺给“包”了。这可不寻常。
和舜武在官场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一听说这场面,心就凉了一半儿——旧日在京当差,屡屡闻听人言:皇室贵戚之出京微行者,几无例外,都是住寺院。一来图个清静,住在寺院里,也不兴许同地方官绅酬酢往来,如此可避交接外官之嫌。二来踪迹不入市廛,也是安全上的考量。当年乾隆爷下江南之前,有某王先行探路——谓之“扫跸”;这王爷爱喝酒嫖妓,出京之后简直如鱼得水,一路之上狂嫖滥饮不说,还一再与小民冲突,给打得遍体鳞伤,回京覆旨之时伏地叩首不敢抬头,皇上命其仰视,不得已扬了扬脸,皇上看他满面淤青,不觉失声大笑,道:“照这个伤势看起来,你可给朕开辟了几千几万里的疆土哇?”原来乾隆早就派人一路之上密访其形迹,早已得此情实,这钦命抬头,根本就是打着要窝囊他一下的。此王日后有了个诨名儿,叫“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