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七十八:九龙刻漏
安世通对着鲜于刘光说:“你走到栏杆前看看,看看钓鱼城的地形。”
鲜于刘光看向了脚下的山川与河流,在月色之下,每一个高山都黑压压的,河流也看得不甚清楚,但是峡谷蜿蜒,也能分辨。
“蒙古大军要进攻夔州重庆,必须要踏过我们钓鱼城,”冉璞指着右方的渠江和嘉陵江交汇处问,“你知道为什么吗?”
鲜于刘光没有回答,冉璞的手指向了前方,嘉陵江和渠江交汇后,朝着西方流淌,流淌十几里,到了涪江交汇扭头倒转,从西至东,回转而流,到了钓鱼城的左侧。
钓鱼城所在的位置,就是被一条嘉陵江环绕的细长半岛,并且半岛的尖端还弯了一个钩,让半岛看起来,就是一个鱼钩的模样。
鲜于刘光忍不住笑了一声,“原来钓鱼城的名字是因地形而来。”
“既然是鱼钩,”安世通咳嗽了一声,喘了几口气才说,“就要让一条大鱼在这里被勾起来。”
“这条大鱼,”冉璞对着鲜于刘光说,“就是蒙古西路大军蒙哥汗。”
“如果蒙哥汗的西路大军,击败了钓鱼城的水军,放弃攻打城防,一路朝南,我们在钓鱼城不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攻打夔州?”
鲜于刘光问了这句话,看着冉璞对着安世通笑了笑,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十分外行的话,于是立即说:“晚辈对行军打仗一无所知,若是说错了,两位前辈千万莫笑。”
“你来钓鱼城,本就不是来率军打仗的,”安世通说,“王坚将军、张珏将军、冉守孝将军都是磨练了多年的将领,何苦让你千里之外巴巴的赶来。”
冉璞指着右边又指向了左边,耐心的对鲜于刘光说:“粗浅的军事,还是的得让你明白,流光,我问你,两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攻城拔寨,或者招降。”鲜于刘光想了想说。
冉璞摇头,“不对。”
鲜于刘光一开口就错,不敢再说。
“人要吃饭,士兵也一样。”冉璞说,“如今蒙古霸道,大宋羸弱,不是一场两场的战斗,大宋的军队不敌,而是双方的国力相差悬殊。”
鲜于刘光想了想,立即就明白了道理,“知道了,蒙古大军数万人进攻大宋,无论打到哪里,都需要后方的粮草支援,不然打了也是白搭,士兵没饭吃了,就只能跑回去。”
“一说就明白了。”冉璞说,“前几十年,蒙古大军多次进攻蜀地,钓鱼城也交战了多次,没有一次,是因为我们在战场上大获全胜,让蒙古败退,而是蒙古军队深入到蜀地纵深太远,我们蜀中八柱,一直坚守,让他们无法接应补给,只能撤兵。”
“因此这一次,”鲜于刘光说,“蒙哥汗亲自率兵,就是要把蜀中的八个城池,一个一个的占据,以保障他们的后续援军和粮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