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与剑皆在路上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江南到了最美的季节,李白却要在这时候离开金陵。

告别宴的地点选在酒家中,也许是李白常来光顾,与朋友聚会的场所。

温柔的春风,吹得杨花遍地飞舞,扑满店中。店外是一片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江南春景,店中柳絮飘飞,溢满芳香。

店中的姑娘吴姬捧出新压的酒,满面春风,她一边取酒,一边劝客品尝,笑语殷勤,让人分不清是酒香,是花香还是美人香。

李白的一群金陵青年好友来到店中,为他送行。

江南春色正好,好友们连连挽留,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道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人却还是迟迟不肯离开。

该如何表达我的离情别意呢?就如同长江的水般滔滔不绝。

尽管无限留恋,诗人还是要继续大步往前,绵绵的情谊,让人难以割舍。

但年轻人的别离,没有那么伤感,来日方长,江湖总会再见。

不要让别离辜负了这大好春光,让我们记得在一起的欢乐,并期待来日的相逢吧。

李白是豪迈洒脱的,他吸引的青年朋友们,自然也是如此。

但时间残酷,江水始终奔涌,春光明媚如旧,人却会经历变故,会老去。

在后来,李白数次回到金陵,韶华易逝,物是人非,再难以找回曾经在这里与年轻好友把酒言欢的青春豪迈。

无论当时是多么深信,誓言是多么坚定,时间都是难以重来的。

而当时说着再见的年轻人,却不会知道。春天与青春都是那么好,任何的悲伤都是浪费,不如好好享受,仿佛它们从来不会消失一样。

金陵之于李白,是一座寄托了太多情思的城市,这一座在历史上经受了繁华与落寞的六朝古都,文化气息浓郁,风土人情优美,让李白深深钟情于它。

如今在南京民间,仍然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李白晚年时,见到秦淮河中圆月如璧,美丽无瑕,不禁神思恍惚,从清桥上一跃而下,捉月而死。

尽管初次来到金陵,李白“十谒朱门九不开”,他仍然在金陵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好友潇洒作别,等待来日的相会。

因为他相信,他一定会回来。

金陵之所以让李白流连忘返,源于他的家世。

李白的先祖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年轻勇敢,受秦王信任。

在灭燕国之战中,李信率军击败燕太子丹,立有大功。

随后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李信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到了西汉,李信家族的后人李广因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而受到器重。

他平定七国之乱,率领汉军与匈奴作战,被匈奴称之为飞将军。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故李白以此地为祖籍。

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侵入中原,黄河流域遭到匈奴、鲜卑、羌等族铁骑的践踏,汉人四散,大部分跟随以金陵为都会的晋王朝来到了长江流域,还有一些则向西迁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小国家,李白的先人李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在凉州西部酒泉,李氏家族建立了政权,称为西凉国,武昭王李暠为西凉太祖。417年,武昭王卒,421年,北凉军围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

西凉因此亡于北凉。隋朝末年,李白的祖先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降生于碎叶,成为西凉国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

尽管流落异乡,这些西北边陲的汉人政权依然十分向往和崇拜南方汉文化,难以割舍对于故土的思念,当时的东晋、南朝的国都建康便成了他们心中的圣城。

他们居住在村落中,被别的民族和文化包围,但仍然延续着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李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长大。

李白的父亲李客,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汉人,他给了李白文学的启蒙。在他经商的途中,来往于中原与西域,也许李白幼时便跟随父亲到过南京。

618年,唐朝建立,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政权中心,南京成了一座荒芜的废都。

由于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南京相对是远离主流文化的,依然残留着魏晋时期的余韵。

李白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便是魏晋时期的文化,他极为艳羡东晋时代的文人风度,也染上了他们追求自由、自然飘逸的王谢风骨,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长大后的李白来到金陵,定然是百感交集。满怀着走上仕途的期望,李白在此碰了壁。尽管已是一座空****的旧都,四处都是历史的遗址,这座古城里的文化韵味,文人墨客仍然魅力不减,它们深深吸引着李白,让他对于这座城市有了极为复杂的感情。

一座不属于这个盛世的旧都,与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诗人,他们惺惺相惜。城与人一样,要受到命运毫不留情的摧残,城会留下痕迹供后人追怀,人却会永远地逝去。

李白梦中的南京,是繁华的,雍容的,纸醉金迷的,令他向往;而他看到的南京,却是颓唐的,懒散的,像一个没落的贵族,沉湎于享乐,怀念着过去曾经拥有的一切,

沉醉在旧梦中不愿醒来,任岁月白白地流逝。也许在南京,李白明白了自己在这里将找不到他的出路,而人生短暂,一切如云烟,不如醉酒逍遥,及时行乐。

这年春天,李白来到了扬州。这是一座有着几分传奇色彩的城市,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曾三下扬州,在扬州度过了他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

为了贯通南北,他大兴土木,开挖京杭大运河,民怨沸腾,却造福了后代。最后,他在这里遭遇政变,命丧扬州,他的陵墓也设在这里。“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是隋炀帝描写扬州的诗句。

一个君主如此痴爱着一座城市,不惜付出了自己的性命,令人唏嘘。

在扬州的市井街巷,流传着无数与隋炀帝有关的传说。

扬州为什么能让隋炀帝流连忘返?这里有亭台楼阁,轻歌曼舞,美人如玉,风景如画。

隋炀帝开通的运河贯通南北,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在大唐,扬州几乎成了最为繁华的时尚之都,文人骚客的天堂,他们慕名而来,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

生性风流的李白当然也不例外,与去金陵一样,他来到扬州也是为了干谒,但并无回应,他便在扬州度过了一年的惬意时光。

扬州是个消费之地,轻财好施的李白在这里花去了三十万,用来救济落魄公子。

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家庭成为他的经济来源。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追寻人生理想之际,家中给了丰厚的经济支持,养成了他重义轻财,乐善好施的豪爽性格。

在扬州过完了春天,李白离开扬州,去往姑苏,他的好友们依依不舍地前来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