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四、战时盟约(2)
赵楷凝神细听,只觉琴音气质刚勇质朴,充满肃肃北鄙杀伐之声,心想:"这是什么曲子,和他家传之艺颇不相同。难道便是二弟传他的神农琴门的绝艺?"他在前年(公元199)带着儿子赵玉游历长安、洛阳两大旧京,然后东行,于陈留郡巧遇司马吟,便已获知二弟赵松执掌了神农派的琴门。他于琴道并无深入研究,但亦明白司马家是典型的川中琴派,曲音以躁急奔放为长,却没有这首曲子的刚猛杀气。
深谷空旷,杳无人声,一曲奏完,四面八方皆是回音。
忽听铮铮两声,遥遥有人奏琴相应,接着一声长啸,远远传来,一人大笑道:"吟儿,是你师伯到了么?"声音高亢,气势逼人。
二弟!是分别十七年的二弟!
赵楷听到这少年时最熟悉的声音,心情不觉大为激动,忽然也是撮唇长啸,久久不绝。
司马吟收琴而起,含笑看着掌门师伯这近乎小儿般的快乐举动,心里也不禁跟着快乐起来。
另一人道:"果然是大哥。"这声音虽然显得惊喜非常,底蕴却甚平和。
赵楷潜运内力,道:"正是愚兄,松弟、云弟,你们可好?"
那人应道:"大哥,小弟子龙,久候多时!二哥,我们快去迎接大哥上山。"
前一人笑道:"三弟,你是主人,就烦劳你一趟吧。这里的贵客,我就先代你招待好了。"
一个宏亮的声音微笑道:"久闻松兄豁达闲散,不拘小节,今日领教了。"
另一个苍老些的声音笑道:"老夫和赵大兄也有近十年没见了,且让我代赵二兄和子龙去迎迎好了。"
这二人随意而言,并非刻意运功炫耀,但声音却都清楚传至,显见功力之深。赵楷心中一惊:"怎么他们也赶来了?"
司马吟道:"师伯,这两位是谁?"
赵楷淡淡道:"公孙家和淳于家的主人,公孙谨和淳于宾。"
居然是他们?
赵楷深深看一眼砀山,对二人道:"我们走吧,这山虽然不太高,但却道路崎岖,岩壁陡峻,恐怕苍苔路滑,走马不易,也许得花费许多气力,徒步而行,才能上去呢!"
司马吟和赵睿互相对视,都是默默点了点头。
砀山之会,本是赵家三兄弟久别相聚之日,赵氏三杰现下可以说各助其主,彼此虽谈不上是敌人,却也不能说是兄邦弟国,关系很好的了。本来赵楷心中自有打算,且对说服二弟、三弟颇有把握,但他没想到,辽东公孙和关中淳于这两大家族的主人,竟然也赶到了砀山。
他们,却是为何而来呢?
荡荡湘江,茫茫细雾。
一只小船飘浮在江中。
徐庶蓑衣笠帽,独自坐在船尾,手执一根细细长长的渔竿,耐心垂钓。
暮春的清晨,红日还未升起,江面上,细雾渐渐弥漫,钓竿微微地晃动着,时隐时现,无法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