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军备之争

众人轰然应诺,这时座下忽然有人出言道:“我不反对加紧进度,但墨子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众人将目光投过去,只见出言的原来是宁吾。墨翟知道他近来的压力也不小,既要负责统一调度一千多名墨家弟子的生产和训练,又要掌管墨家的钱粮。据说宁吾将昔日宋国国君赠予的那一匹布帛高挂屋堂,以此告诫自己今日一米一粮来之不易,切记珍惜。墨翟不由设想倘若是高石子也在此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当下墨家弟子总人数在一千四百上下,虽然公尚过已经于前日明确下令不再招收新弟子,但现有的人数已经十分庞杂了。”宁吾痛心疾首地向众人罗列了墨城弟子们一日的开销,连向来对钱粮没有太多概念的墨翟听了都不由暗吃一惊。这么大的开销对滕国国库而言其实是一股不小的压力,但直到目前为止滕国国君对此并没有太多怨言。

不过国君没有怨言不代表公卿们没有,最近几日已经接连有几名大夫向国君建言称墨家是在徒耗国家资产而毫无用处了。好在墨翟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了首批疾射弩并列装前线兵马,这才堵住了一部分大夫的嘴。但长此以往大夫们心中的怨言必然会越来越深,墨翟至今记得在自己和父亲是怎么而被驱离宋国的,墨翟知道宁吾正是有着同样的担心,因而他们都不希望看到同样的错误再次上演。

“墨城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脱产的弟子太多了。”宁吾沉吟道,“墨城原本的居民仅有两百余户,由于大旱的原因,耕地的产出甚至还不足以养活这两百户居民,而现在又骤然涌进来几乎等于原居民数量的灾民子弟,这无疑加重了墨城的负担,也使得我们最终只能依靠国君发放的口粮。可我们自己的粮食收入是入不敷出的,倘若国君的供给出了意外而中断,则我墨城数千军民都要饿肚子了。”

宁吾说的其实都是浅白的大实话,依照他的本意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但座下一众原本是灾民子弟出身的墨家弟子此时则一个个垂下了头,满脸羞愧的神色,仿佛是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宁吾看着他们的反应,无奈地叹了叹气。他虽然常常喜欢在人前吹牛说自己出身军武世家,可要真照实际情况论,他也算是穷苦子弟出身,自然是对这些同样穷苦出身的滕国子民深感同情。

可同情和怜悯并不能变出粮食来,必须针对性地做出安排,不然坐吃山空必不能长久。因而宁吾收敛心神,继续说道:“现在的疾射弩生产即将进入稳定期,核心的工匠力量实际已经形成。以在下之见,墨家在机关术上的生产,投入的人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以目前熟练工匠的数量,一个人差不多要同时照顾三十人到五十人,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庞大,并且自己也要负责实际的生产,如此一来实际上很难同时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