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爱之真谛2
四人不由自主随他望向美丽的夜月,生出深刻的感受。傅采林述说的是对生命和存在的哲思,一种超乎常人的宇宙观,由深黑的星空,到地上的一草一木、白云流水,于其间存在的生命,自身的存在确如他所言的是不可思议的神迹和奥秘。人因受到自身的局限,并不晓得这一切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埋首沉迷于人世的生荣死辱而不能自拔,只有像傅采林这种智者,才能从认知自己,睁开心灵内的眼睛,看到存在背后的谜团。连跋锋寒也因他的话现出深思的神色,一时说不出话来。
傅采林续道:“自出娘胎后,随着生命的成长变化,我们从迷蒙中逐渐甦醒过来,有如从一个梦醒过来般,踏进此一我们视之为‘清醒’的另一个梦里,随着个人的偏好作出不同生存方式的选择,甚至忽略生命的神迹。可是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我们均晓得盲目地去追求物欲,只是无可奈何的苦中作乐,是生命的沉溺,故常感不足,偏又别无他法。这便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处境。”
顿了顿接下去道:“我的生命一直在寻找某种不得而知的东西,因为它可以为生活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当我注视夜空,又或一朵金蓬莱,甚至一位动人的女性,我会感到更接近我想追寻的东西。佛陀提出一切皆虚,对比出生命存在的无奈和希望、痛苦与快乐,是觉知存在的方法。我对宗教的兴趣亦止于此,生命的意义只能在内在追寻,外在发生的事,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跋锋寒目光转柔,往傅采林望去,长长吁出一口气道:“多谢大师指点。”
徐子陵留意侯希白,后者听得目瞪口呆。心忖在他们四人中,感受最深和得益最大的肯定是侯希白。他与傅采林都是追求完美的人,分别在侯希白沉溺在美丽的本身和形相,透过艺术的手段去捕捉美丽的真貌;而傅采林追求的却是美丽背后的真义,妍丑间的界限更因其超卓的看法和体会而不存在。
寇仲长叹道:“到今夜此刻,我才真正掌握到娘转述师公你所说的‘每个人均暗藏一座悉具自足的宝库’是什么意思,唉!多少年啦!”
傅君嫱出奇地没有立即出言斥责他,只是冷哼一声。
傅采林目光落在寇仲身上,讶道:“你们仍把君婥视作娘吗?”
徐子陵暗松一口气,至少傅采林没有因寇仲称他为师公而动气,不过傅采林是否不咎既往,则仍无任何把握。因为他更怀疑傅采林是永不会动气的人,故不能以此作准。
寇仲苦笑道:“娘对我们恩重如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敬爱的至亲。唉!希望师公你能明白,我们没有杀宇文化及而让他自行了断,其中实另有苦衷,绝非我们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