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百年修得共枕眠
古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感情的事情需要缘分,缘分靠修为,修为在于个人的道与德。这句话虽在多数言情之处均可得见,你亦必然是知道这句话的,但里面所包含的细致意义却非是你我能用两三言语道得尽的,纵那道理原本朴素纯粹。因这情意广蕴如三千尺深的流水,意可知,语难切。
这两句话流传至今大致还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流传较广泛的"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它收录在明代弹词《义妖传》当中,原诗为"摇船摇过断桥边,月老祠堂在眼前。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第二个版本是《增广贤文》和《中华圣贤经》里的"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后人用时多作"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前人确实也有"日月轮回难相见,天地相应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的诗句。
十世太短,百世、千世又太长。虽万事因果起灭是不下几生几世的积淀,但要演绎的只是当下这一生,于是后人来说时,还是说十年百年一生一世来得敞快、直接、果决。
十年的修为,不过只能累积下浅薄际遇,同船渡水露水交错。百年的期侯,才能攒得下那深水情缘,同眠共枕结发连理。惜却的是,不会再有人为心里那一个人,耗去生世一千年的光阴来圆满内心夙愿。为爱至死不渝的执着亦仿佛只能从遥远的传说里获得。
得见此一句爱语印象最深刻处是这段唱词:"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唱词写得雅饬服帖,而里面那句芳韵流转后世的"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话,说的即是《白蛇传》的故事。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所述故事约发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源起地则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这是一处清幽之地。峰峦迭嶂,淇水环流。葱林茂木,植物总是能带给水土清新的质地。因此,这地方原本便有一股桃源气质。仿佛这处就是注定应当要有传说的。
起初,《白蛇传》所说的故事并不完全是当今流传的这一出。《白蛇传》的故事早期因为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
最初的《白蛇传》故事雏形见于魏晋时左思在《魏都赋》当中记载道的一则"连眉配犊子"的爱情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故事衍变成民间一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而其中所提的"连眉女"即是后来《白蛇传》里白素贞的原型。
在"白蛇闹许仙"的故事里,许仙祖先曾从一只黑鹰口中救下白蛇一条。后来,白蛇千载时年修得人身。白蛇为答许家救命恩情乃决定嫁予许家后人许仙为妻,并常与许仙施药救人,这却使得许家沟村附近金山寺的香火日渐冷淡。黑鹰转世的金山寺主持法海对此大为不满,于是决心除去白蛇。这便进而引出后来世人熟知的《白蛇传》里"白蛇盗仙草"、"水漫金山寺"和旁的众所周知的轶事。
到宋朝,因宋高宗喜阅话本,其"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流传的《白蛇传》更是深得其喜,于是,《白蛇传》的故事便广泛流传开来。直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所记,故事方初步定型。
世上。无人不知白素贞,无人不晓许汉文。白素贞是蛇,是修炼千年为爱痴缠的苦情蛇。许仙是人,是寻寻一生因情辗转的落寞人。他们之间,展开的是犹如大戏里青衣水袖长甩半空时灵灵波动的那满眼繁艳和苍凉。
那一年。南宋绍兴年。清明时节。杭州西子湖畔,微雨纷纷倾落。他沿湖旁青坦小径踽踽独行。无思无念,只有一心清凉如水的宁和。他仿佛是不被尘世濯染的一株仙树,立在这人间美地优哉游哉。岂料,天有不测之风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顷刻,天水泻下,灌到他的身体上。他立住,环顾四下,茕茕一身而已。再无别的生机。
良久,他看到湖面上一道清光落入。他不知道那一道光降下之时,他的命盘便开始急速跳转,旋往最亮烈的那一轮。那一头正是她的一叶小舟泊过来,乌篷新泽,船色鲜亮。她和妹妹小青同执一把素花纹底的油纸伞立在船头,绵密雨水氲住她的视线。但是她能感知得到,她离他离得近了。这恩情,她这即要报答了。
一千年前。峨眉山上,幼小白蛇在弱龄牧童的哀求下从捕者手里躲过一劫。一千年后。峨眉山上,白蛇修炼成精,化身女子,取名白素贞。她是妖,自有凡人不能企及之倾城貌。她得道在心,亦具剔透玲珑灵魂一副,如玉如珠如出水菡萏。她这世作人,单单只是要做成一件事。那引自她未了的尘缘,未束的功德。而眼下这一凝神,穿过水障,她便找到了他。
情起西子湖边断桥上。两颗冰清之心落入尘烟里。她借他油纸伞,挣得一个再见的理由。但所有命世,他全不知晓。她亦只是得观音点化略知轮廓,全凭内心细微的指示一点一点寻着了他。
她本只是报答恩情,并无甚儿女情意。无奈他憨实、素朴、善良,持一颗赤诚热心,对她亦是温柔至极,体贴入微。事事周全,百般呵护犹恐不及。她即是做了人,势必那一些交往也会渗到她心里,指引她当真爱上了这凡间男子。正道是,恩情式微,爱意永晖。她终于决心要嫁给他,给他爱与繁华。
二人是在杭州婚配的。但成亲不久因白素贞为助许仙开设药铺支使小青偷盗取钱塘库银东窗事发之后许仙被发配姑苏而要面临分离。好事未尽,劫难渐临。但这个劫数不过是后来那些大灾难的微微蓄势。更多的逼迫在后面。
彼时无碍,白素贞一路寻去,并终将她与许仙的这个家固在了姑苏。姑苏即苏州,山水明秀,灵气蕴足。当然是人间上佳的居处。二人在姑苏城里做下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开药铺,保安堂。
岂料端午那日,她竟慌乱之下误饮雄黄酒,现了原形,惊厥了他。她当然是不愿意让他知道自己的本身的。因为她已坠落进了他爱情的深河,现如今她只想在这条河里溺住自己,她不想被这一趟的节外生枝截住自己的扑纵。她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妖身葬送了自己的爱之归程。
此一刻,他在自己的真身面前丢掉了魂魄。她满腹的深悔只有他的复生才能消孽。她当然要救活他,于是她不顾自己力薄,只身赴瑶池,夺仙丹,震怒王母。幸有菩萨观音救难,菩萨观音时时都注意得到这条心肠诚挚婉善的白蛇迂回人间的勤恳与静默。她是一直都在度化她。于是,这里,她被观音救下,得仙丹,救许仙。又一劫踏过,心魄微恙却两全。
一难。又一难。再一难。接踵而至。她与他次次都深陷水火。而他不过是凡夫俗子,并无救赎彼此的能耐。这一切的担当都落到她的身上。如果说此前的艰辛是深水烈火,那么法海则是她与他生命里最大的翳障。
彼时,僧人法海内心并不清全,他自私、绝决、无爱。他与白素贞三世为敌,所以他断然见不得她快活的。他要收掉她,以得道高僧的名义。以腐浊之心。当然,他做到了,因白素贞内心婉善处处留有余地,指望周全,于是次次被他算计被他欺凌。法海为除去白素贞,将许仙强留于金山寺,逼迫白素贞水漫金山触犯天条。她的命数就在法海的手心里被曲折纠错,折筋断骨。白素贞终难逃刁僧迫害,被镇于雷峰塔下二十年。
他与他,注定难逃离命。但若不离,哪成传奇。
故事的结局不坏,花满春枝月满圆。二十年后,白素贞与许仙之子长大成人。他在得知生世真相后发愤图强,立誓要救回生母白素贞。且他不负众望,夺得状元,祭拜于雷峰塔前,孝感动天,白素贞得以出塔,重见天日。最终,白素贞、小青、法海及许仙四人也因果各解,功德圆满,得归天界,修成正果。
这样庸和的结局并不是意外,是情理之中的完满。这是传统文化里根深蒂固的的氲和气象。
存在于里面的是一种长和、安宁的道。它贯穿在《白蛇传》里,贯穿在白素贞灵魂深柢之处,贯穿在许仙对白素贞渺弱却恒定有力的爱和两人不决断的缘分当中。
夫妻之间的恩情事长重的。那个你于人烟里遇得的人,能有缘被你执过手,自然彼此之间是有命定的牵绊的。若得深情,娶嫁为夫妻,则是与之偕老最为庄重的方式。人本应对婚姻敬重,彼此不能轻易弃离。何奈,尘世时而赤诚,时而凄惶。人心对待婚姻的态度亦已渐失诚坦,太多挂虑交杂,使得一切都看上去生硬造作。于是那苟延的一点感情也变得不再动人。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一个十年的积蕴,一个百年的修为。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这一回的擦肩而过。若得真情,哀矜勿喜。要珍重。白素贞懂得这道理。
缘分若以前世今生衡量,纵是千万也不显得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