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慈禧:哀家的快乐 你们想象不到

慈禧: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多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慈禧太后和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穷奢极欲、顽固守旧联系在一起,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一个女人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的无奈和隐藏在冰冷王座背后的深深的孤寂。

题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漂泊

正午,白日高悬,马车沿着长街走过,留下一路尘土飞扬。

杏儿掀开车帘,回头看了一眼。宋家朱门紧闭,两盏破败的灯笼在门前静悬着。她在这儿住了七年,临别时却没有一丝悲戚。其实人是一种很容易麻木的动物,再多的喜怒哀乐,再大的生离死别,但凡经历过一次,就很容易等闲视之。

依稀记得四岁那年被卖到宋家时的情形,那时她呼天抢地,却无人动容。临别的时候,父亲趴在她的耳边说:“如果这个世界令你难受,那是你还没学会适应。”当时她还太小,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现在想来,或许自己真的不属于这个世界吧。当初生在王家的时候,本就家境贫寒,母亲生她又染上了重病,不得已只好将她卖掉。现而今短短七年,原本富甲一方的宋家也家道中落,算命先生说她是个不祥之人,小则克夫害子,大则祸国殃民。

她笑,轻轻放下了车帘。红颜祸水,永远是男人的借口,无能的护身符,失败后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马车忽然停住,外面传来一阵叫骂声,而后是打斗,最后归于沉寂。她轻叹一口气,掀开门帘道:“你又来做什么?”

外面,一个十二三岁的很瘦少年被两个带刀的侍卫按到地上,吃了一嘴的黄土,他挣扎着昂起头,含混不清地说道:“我要带你走!”

微弱,却坚定。

杏儿冷笑一声,从轿子上跨下来,蹲在他的面前:“带我走?去哪里?我为什么要走?你以为你是谁?我又为什么要跟你走?”

少年哑口无言,呆呆地看着她,甚至忘记了挣扎。

杏儿转身走进轿子里,丢出一句:“放了他。”

然后,眼泪就掉了下来。

少年名叫喜子,是宋家的下人。当初刚到宋家的时候,她夜夜哭泣,是他变着法子用各种小玩具小糖果哄她开心,才使得那段日子没那么难过。

后来他们便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度过了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无聊的童年。可是,那些一起做过的无聊的事,却成了他们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她被卖给知府惠征做丫头,所谓“一入侯门深似海”,往后再要见面可就难了,既然如此,索性做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