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一、人物篇

初初动笔的时候,没想到会喜欢上他——

君君。

不知道是谁最先叫的,一叫就叫了一年多。

三百多个日子,一步步走来,他就仿佛真的存在一样,一路延续,一路前行,20余万字的同呼吸共命运……终于挥手道别,真的有几分伤感呢。(埋怨悲剧结局的大人们,擦擦,其实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从没为自己的哪本书弄成这样,写到赐毒酒的时候,打字的手就开始抖了,到后来写那封遗书,鼻泪管里终于有什么顺着流下……)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与他邂逅。

那个时候的我由于某些原因,赋闲,于是脑子里就冒出写点东西的念头,最初的构思是打算借一个女子的经历来描摹自己在前年早些时候(大家猜到了吗?就是那个全国人心惶惶的时候)的某些经历,而男主角就定下了之惟。可是在想了一点之后,习惯男主带入写法的我又很自然的把兴趣都转到了研究男主性格形成上来:他是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做人?爱人?于是,忽然很想写个短篇——三秋兰吧——三部,每部写一位“兰王”,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所爱的人。

这几天才终于想起了对孩子视角的偏爱渊源:很久前了,看《安娜与国王》,看到结尾的时候,听见一个成年男子的画外音(大意)“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老师与父王拥抱,他们就一直那样舞着舞着……虽然他们没能在一起,但我能感觉到他们是多么深爱着对方……”屏幕里却是一个少年清澈的目光。好像后来影片中随后就提到了这个少年的身份,说他后来成为了泰国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就因为这一句话,喜欢上了一部电影,也喜欢上了这个视角。

常常在想,世界广阔,我们渺小,一个人究竟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在看到这个视角的时候,忽然有了些希望。

于是,有了君君,有了“先生”。

初衷不过是想写个能温暖少年一生,却又因悲剧的宿命(汗,那时侯就定了悲剧了,难为我坚持到最后)而给少年的心留下痕迹的故事,短短的就好,从开头的平淡到最后的怦然。

但君君完全给了我一个意外,正如从那时开始的,生活接踵而至的意外,双双到来。

少年的君君只在文中偶尔一笔带过,也曾有梦,也曾天真:不然他不会溜出门去赶考,不会长跪丹墀,更不会金殿求情。那个时候的他,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相信着这个世界如果去努力了,就至少有改变的可能。

有点像写《挽云歌》时的我,会写那样热血的东西,觉得自己的手终究可以把握住什么,即使知道很难、很苦,知道代价可能比生命还巨大,但总还有所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