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会计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地税业务手册》第482页(3871字)
一、税收会计分析的重要意义
税收会计分析是以税收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税收资金运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和评价,揭示税收活动的成绩与问题,分析取得成绩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收会计分析是税收会计核算的继续,是税收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会计分析,对于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反映和控制作用、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税收会计分析有利于正确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
一方面,通过会计分析,可以尽快地发现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出制订或改进何种制度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会计分析,可以及时地发现纳税人或征收单位在执行税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是采取对策、强化征管的重要依据,由于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任何政策制度都不能一成不变,税收会计分析作为一种动态分析方式对合理调整税收政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税收会计分析有利于税收工作的计划管理。
一方面,税收会计分析可以揭示各项税源运动变化的趋势,从而为合理制订税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会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离计划的现象,保证税收计划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税收计划。
3.税收会计分析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各部门工作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都可以在会计分析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据此,可以严明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使税收征管单位和人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尽可能以较少的税收成本获得较多的税收收入。
二、税收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正确地掌握会计分析的一般方法,是进行会计分析,提高分析质量的前提。税收会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在税收会计分析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就事论事,就数论数,难以透过这些数据、现象、分析经济运行中内在的原因。为此,必须勤于了解理论研究动态,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和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情况,分析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方面对税收资金运动的影响。比如,在分析税收增长较快的原因时,要考虑是否有通贷膨胀因素的影响,是否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等等。
2.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全面分析强调简明扼要,出情况、出概念。比如对半年税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首先要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计划执行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或是一般。其次要对主要情况进行概述,如“工商税收持续增长,企业所得税继续下降”等。另外,对等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也要归纳出几条,让人一目了然。
重点分析是指对某些地区、某些税种或税收征管中出现的某种特殊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以便阐明问题,提出对策。
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作恰当的趋势分析和明确的对策分析。要慎重使用“形势喜人”、“令人担扰”、“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不容乐观”等表述方式。
3.各种技术分析方法有机结合。
税收会计分析方法有多种,包括绝对指标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因素分析等,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对象和特点,以及掌握资料的情况,灵活选用。一般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1)绝对指标分析。绝对指标分析,是通过总量指标进行对比的分析方法。在税收工作中,进行绝对指标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用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相对比,找出实际与计划的差异,说明计划的完成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提供目标和资料。但在比较时,要同检查计划质量的分析结合起来,如果出现大量的超计划差异,很可能是计划本身的问题,这时就应评价计划的科学性。
以分析期的实际指标同前期、上季或上年同期的实际指标进行对比,反映税收活动的发展动态,考察税务部门改善税收管理工作的情况。此外,某些税收指标不设置计划数,必须把它们的实际数同前期实际数对比,以便查明在改进工作质量方面取得的成绩。
以分析期的实际指标同先进部门的同质指标对比。这样能够反映本部门与其它先进局、科、所的差距,有利于推广先进经验,完善税收管理。
运用指标对比分析法时,必须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相对指标分析。相对指标分析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数,比较各种比率变化的分析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相对指标分析形式:
相关比率。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两种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以便分析程度和效果等。常见的相关比率包括企业税收负担率(税金总额同销售收入相比)、产值税金率、资金税收率、成本税金率等。
构成比率。采用这种办法,主要是计算某项税收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以掌握税收活动的特点与变化趋势。比如工商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所得税所占比重等,这些比重是确定和调整税收计划,明确征管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
趋势比率。又称增长比率。是指对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定比分析和环比分析两种。定比分析是指用本期指标同某一确定时期的指标相比,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一段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化情况,但不利于详细了解每一小的阶段的变化情况。所谓环比,就是本期与上期相比,这是一种连续的、详细的反映,它有利于对每一小的阶段的变化情况作较准确的分析判断。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对不同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比如对某一税收大户进行分析,影响其税收的因素很多,包括销售情况、成本高低,企业资金运行情况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有关数据分析、得出销售量、销售价格、成本升降等影响税收的数量。
三、税收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税收会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影响计划执行因素分析以及税收资金运动过程中主要环节资金变动状况分析等等。具体包括:
1.应征税金分析。
应征税金分析是指对计划其内实现的税金总量,分地区、分税种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计划与执行情况对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或上期对比,掌握税源变动规律与趋势,及时为领导决策和征管部门提供依据。
2.欠缴税金分析。
欠缴税金分析是指对计划期内滞纳欠缴的税金,分地区、税种和分税源大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计划期内应征税金与欠缴税金相比,掌握欠缴税金总量、结构比重以及对完成计划的影响程度,为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控制滞纳欠税,积极组织清理欠缴税款,并及时征收入库。
3.入库税金分析。
入库税金分析是指对计划期内的入库税金,按地区、税种和级次解缴国库情况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入库税金进度分析,掌握税金入库的速度、质量以及影响因素,为完成税收计划,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4.在途税金分析。
在途税金分析是指对计划期内在途税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在途税金的分析,掌握在途停留的环节与时间,影响在途的原因以及因在途税金影响计划执行的程度,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快税金入库的速度。
5.提退税金分析。
提退税金分析是指对计划期内各项提退税金的发生情况,按地区、税种和性质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各项提退税金分析,监督各项提退是否合法,从而保证入库税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