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71页(304字)

佛教用语。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积累功德以至解脱之一种修行办法。为梵语“檀那”之意译,是佛教六波罗蜜(六度)之一。分为三种:以财物与人为“财布施”,说法度人为“法布施”,救人厄难为“无畏布施”。《大乘义章》卷12:“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惙己惠人,目之为‘施’。”《法苑珠林》45:“布施得福,诸天接将,万恶皆却,众魔降伏。”小乘佛教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佛教则与大慈大悲教义相联系,目的在于“超度众生”。②以财物施舍于人。《韩非子·显学》:“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