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音
书籍: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222页(546字)
也叫“摩擦音”、“中缝擦音”。辅音的一类。由发音器官造成缝隙,使气流发生摩擦而成。从理论上讲双唇到咽喉的任何口腔部位都能形成擦音。擦音根据发音部位可分为:唇擦音:[]、[w],如哈尼语[
o](雪)、英语why[wai](为什么);唇齿擦音、[f]、[v],如普通话[f
n](分)、温州话[vaη](问);舌尖擦音[
]、[
]、[s]、[z]、[
]、[
],如武鸣壮语[
a](沙)、荔浦民瑶语[b
oη](舅父),普通话“苏”[su]、“书”[su]、“如”[
u],英语zero[ziierou](零);古叶擦音[
]、[3],如英语shoe[
u:](鞋)、哈萨克语[
3aw](勺子);舌面擦音[
]、[
]、[
]、[j]、[γ]、[x],如普通话“湖”[xu]、“洗”[
i]、独龙语[ti
a](一百)、喜德彝语[
i](房子)、[γa](后),维吾尔语[j:i](年);小舌擦音、[x]、[
],如维吾尔语[
εt](信)、[
az](鹅);喉擦音[h]、[
]、[h]、[
],如朝鲜语[
ana](一),阿拉伯语[
Arab](阿拉伯人)、维吾尔语[
azir](现在)、英语hope[houp](希望)等。擦音的声谱模式主要反映在能量集中区,最明显的特征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