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14页(1822字)

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与影响它的诸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的理论。于1956年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提出。弗里德曼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或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形式的作用时指出,作为一种资产持有形式,货币需求量首先决定于个人持有的财产总量;其次决定于货币与其他金融及非金融资产的组合选择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决定于一系列其他因素。为了说明上述关系,弗里德曼建立起多元的货币需求函数:

函数式的左边是人们要求持有的货币数量。但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需求不是名义货币需求,而是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名义货币数量M与物价水平P之比。函数式的右边是决定货币实际需求的各种因素,它们包括:

①总财富水平(y)。既然货币只是财产的一种持有形式或总财产的一部分,故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量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总财富无法从统计中得到,所以他把总财富改用收入来代表,原因在于财富可视为收入的资本化价值。但弗里德曼所说的收入并不是现期收入,而是持久性收入。所谓持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平均数。货币需求与持久性收入成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持久性收入水平愈高,货币需求也愈大。

②人力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w)。弗里德曼把财产划分为人力财富和物质财富,它们都能带来收入。但是人力财富缺乏流动性,很难转化为非人力财富;而非人力财富则有较强的流动性,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人力财富。因而,如果持久收入主要来自工薪等人力财富,人们就需要持有更多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反之,如果持久收入主要来自股息、利息、租金等非人力收入,总财富中货币的比重就会少些。人力财富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比重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关系。

③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rm、rb和re)。rm、rb和re分别表示预期的货币隐含报酬率、固定价值债券名义利率和股票股息率,即上述个人可以持有的三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它们互为持有另一种资产形式的机会成本。货币不能带来收益,但它的高度灵活性能避免不便及需要意外支出时可能形成的损失,所避免的这些损失也可看作是它的收益。如果持有货币所能避免的损失是确定的,那么利率或股息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将减少货币在财富中所占比重,扩大债券及股票持有量;反之,利率或股息率下降,人们则趋于减少债券及股票持有量,扩大货币在财富中所占比重。因此,利率或股息率与货币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成反比关系。但利率不过是一系列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之一,根据弗里德曼对美国1867~1961年的经验研究,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弱的,货币的利率弹性仅为0.15。

④通货膨胀预期(,t为时间)。如果预期有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持有货币则会降低财产的实际价值,人们趋于减少货币需求,将收入中一个更大的比例转向非货币财产以求保值,故通货膨胀预期与货币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成反比。

除上述因素外,对政治、经济形势及政府政策的预期,偏好,社会风尚,技术及制度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货币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这些非收入综合变量,用u表示。

在弗里德曼看来,决定货币需求的上述大部分因素都有长期稳定性,故货币需求趋于长期稳定。由于货币需求具有长期稳定性,故弗里德曼认为应从货币供给方面研究对名义收入的影响。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实际购买力增加,扩大了货币与其他资产形式持有量的比例。为维持货币与收入,或货币与其他资产的意愿比例,人们将会以多余的货币购买包括实物资产在内的其他资产。这样,一方面直接扩大总支出,增加名义收入;另一方面导致其他资产价格上涨,利率下跌,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总支出。总支出增加,势必导致物价水平上涨,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同时也由于其他资产持有量增加,货币同其他资产重新达到组合均衡。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同样会引起资产的重新组合,名义收入下降,货币与其他资产将在更高的利率或更低的名义收入水平上实现组合均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