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哈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59页(559字)
【生卒】:1855—1916
【介绍】:
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
早期诗作有悲观色彩,1892年加入比利时工人党后,写出诗集《妄想的农村》(1893)、《触手般扩展的城市》(1895)、《幻想的村庄》(1895),深信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的进步。剧作有《黎明》(1898)、《修道院》(1900)等。1898年后移居巴黎,着有《生活的面貌》(1899)、《喧嚣的力量》(1902)、《复合的光彩》(1906)、《最高的节奏》(1910)、《熊熊的火焰》(1917),讴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还写有画家评传《伦勃朗》(1905)、《鲁本斯》(1910)等。
晚年着有诗集《最初的柔情》(1904)、《沙丘的花环》(1907)、《英雄》(1908)、《尖屋顶的城市》(1910)、《波浪起伏的麦子》(1912),总名为《整个佛兰德》,以史诗的形式献给他的祖国比利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立的比利时也受到了蹂躏,维尔哈伦写了散文集《浴血的比利时》(1915)、《灰烬之中》(1916)、《比利时受伤的城市》(1916)和诗集《德国的罪行》(1915)、《战争火红的翅膀》(1916)等,谴责德国对他的祖国的侵犯。他到处奔波讲演,不慎在法国鲁昂被火车辗死。
上一篇:范聚普
下一篇: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