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01011 中国小康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3册经济》第128页(710字)

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版。5.7万字。分3部分。一、中国小康量化标准及进程分析,细分为4个题目进行阐述:小康的概念,测量小康的指标体系,小康水平的量化标准,小康的进程分析。二、中国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及其评价,细分为4个题目进行阐述:中国城市小康的概念,衡量城市小康生活的指标体系,城市小康生活指标的量化,城市小康生活的综合评价。三、中国农村小康标准研究。分8个题目:小康概念的提出,小康的主要特征,确定农村小康指标体系的原则,农村小康指标体系的建立,农村小康的量化标准,农村小康的综合评介,农村小康全景素描,几点建议。编者提出:中国达到小康阶段的起点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00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吉尼系数为0.30-0.35,贫困人口比重为5%以下,人均年收入1400元,每日人均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75克,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5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47-49%,人均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为16%,平均期望寿命为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以世界中等水平为100,中国小康综合指数为84.3%,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83.3),这个标准标志中国到2000年达到小康阶段的初始水平。中国1990年接近小康标准的程度是57.4%,也就是说,自1980年向小康迈进开始,到1990年,已经走过了一半以上的路程,预计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00年全国整体水平达到小康标准是完全可能的,但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实现小康目标仍有相当难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