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93页(961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日玛”、“日麦”或“尔玛”、“尔麦”。现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和绵阳地区的北川县。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98250人。

羌族居住地处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内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岷山支脉高耸入云,雄伟壮观,河谷纵横。岷江自北而南,黑水河、杂谷脑河横亘其间,水流湍急、舟楫不通。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80天至220天。年平均气温为11℃左右。地形复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当,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羌区物产丰富,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较发达。

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还有青稞、小麦、荞麦、土豆等。经济作物有苹果、花椒、核桃、麻、烟、豆类等。其中茂县的“香蕉苹果”和“大红泡花椒”驰名中外。

畜牧业以养为主,还饲养黄、牦牛等牲畜。汶川县的“铜羊”(成都麻羊)闻名全国。森林遍布,木材蓄积量大,有铁杉、椴木、桦木等优质木材。

盛产虫草、贝母、天麻、麝香、胆等名贵药材。

有熊、金丝、飞狐等珍稀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更是举世之宝。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铁、锰、钛、铝、煤、水晶、石膏、云母等10多种。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土语甚多。

南部方言包括茂县南部、中部和北部偏南地区,北部方言包括茂县西北部的赤不苏和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无本民族文字,多数人懂汉语,通用汉文。

除邻近藏族地区的信仰喇嘛教外,多数信仰原始宗教,最敬白石神。

羌人善长掘井、筑堰、建索桥、栈道、石砌建筑。民间工艺以挑花、刺绣、编织毪子、地毯最为有名。

今天的羌族是由先秦以来西北古羌人的一支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长期生息繁衍发展而成的,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上曾多次举行起义。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曾建立茂县民主政府和区乡人民政府等革命政权。

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有的地区残存着奴隶制。解放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建立茂汶羌族自治县,实现了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

解放40多年来,农业增产较快,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兴建水电、制革、造纸、木材、化肥、水泥等工业。文教、卫生、科技、交通等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上一篇:羌语 下一篇:羌族妇女禁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