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112页(782字)
《广韵》胡葛切,入曷,匣。
【1】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时贫贱者所服,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郑玄}笺:“褐, 毛布也。”《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赵岐}注:“以毳织之, 若今马衣也。或曰: 褐, 枲衣也; 一曰粗布衣也。”{焦循}正义:“{任氏}{大椿}《深衣释例》云:‘……凡此言褐者, 必曰短褐。{师古}《贡禹传》注, 以褐爲布长襦。《演緐露》又以褐爲“裾垂至地”, 岂褐之长短, 亦有古今之异与?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然高远量, 被褐怀玉, 守静洁志, 无欲于物, 藏器渊渀, 得意遗世。
”{唐}{韩愈}《毛颖传》:“今日不获, 不角不牙, 衣褐之徒, 缺口而长鬚, 八窍而趺居。”{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四)》:“国画呢, 方巾长袍, 或短褐椎结, 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2】指粗麻织成的袜子。《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韤巾。”{颜师古}注:“韤, 足衣也, 一曰褐, 谓编枲爲韤也。”【3】贫贱者的代称。
《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 余与褐之父睨之。”{杜预}注:“褐, 寒贱之人。”【4】黄黑色。{唐}{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诗:“褐绫袍厚暖, 卧盖行坐披。”{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传世古, 则不曾入水土, 惟流传人间, 色紫褐而有朱砂斑。”{艾青}《兵车》诗:“香烟的白纸使得他的脸色更加褐暗。”【5】快速。
《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附录一》:“弓硬力强箭又褐, 头边虫鸟不能飞。”{蒋礼鸿}通释:“‘箭又褐’的‘褐’是形容词, 和‘硬’﹑‘强’并列, 其义应该是快……《説文》:‘趌, 趌趌, 怒走也。’则‘偈’﹑‘揭’﹑‘褐’的本字应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