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胙
书籍:汉语大词典第八卷
更新时间:2018-12-14 03:17:35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八卷》第792页(368字)
《国语·齐语》:“{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韦昭}注:“胙﹐祭肉也。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汉帝}爲{山阳公}……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注引{贾}{唐}二君曰:“臣祭﹐致肉于君﹐谓之致胙。
”《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郑玄}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胙于王”{唐}{贾公彦}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于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