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

书籍:汉语大词典第一卷 更新时间:2018-12-28 17:22:20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第804页(370字)

【1】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

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

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

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行洋商俱来﹐即遣去。”{清}{黄遵宪}《城感赋》:“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楼居。”【2】{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3】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

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上一篇:十八省 下一篇: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