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书籍:汉语大词典第一卷
更新时间:2019-01-06 08:29:12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第1081页(311字)
【1】只凭外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
{子羽}受业{孔}门后,退而修行,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乃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此言{子羽}貌恶而行高。按,《韩非子·显学》云:“{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说与《史记》异。{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四》:“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爲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