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点墨杀胡

墨池书院的开山讲义,对文官们来说是大事。

那些考卷没有得到过批语的文官,如果在讲义之后被抽中了名字,就能单独见一见墨子。

聆听一下书圣的教诲,握笔的手,也会被书圣大人头上插着的狼毫发钗蘸墨点指。

寓意是好的,握笔的手写出的字,关系治下的百姓。

动笔前,先动动心,多想想。

..

当代书圣夺锦才,最不耐烦院规里的这些东西,认为这种无聊的形式主义助长了某些不好的风气。

任你读书时存着多少雄心壮志,一番宦海沉浮下来,都会被现实冲得个干干净净。

得过批语的又不是没出过贪官,没得过的不见得就庸碌无为。

至于点墨,在他心里更是个荒谬无比的笑话。

居然还要百官名册,然后抽签抽出十人。

鬼知道初代墨池掌门发的什么疯,立下了这么个古怪的规矩。

....

胡惟庸此人,虽然在官场上是小聪明大糊涂。

但上一世的经历,让当下的他,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

特别是在攻打浮丘之后,明面上的护卫,在不逾制的基础上,已经算是尚书里的顶格。

暗中的护卫更是很多。

..

开山讲义的前两天,苏远和宋无忌就离开了鹊山。

在苏远的提议下,为了尽最大的可能把墨池从视线中摘出去,他们会在胡惟庸离开鹊山的路上,找个地方,使一个障眼法。

让宋无忌再配上一种毒药,拴在弓箭的箭头上,外面搞上一点火药。

然后二人找个地方埋伏起来。

直接开弓射胡惟庸的马车,或者轿子。

伤不伤得到人无所谓,目的是要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到有箭手偷袭。

然后弓箭上的火药爆开,搞点类似毒雾的效果就行。

让那些随行的人员把眼光放在马车遇袭上,让太医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箭羽所携带的毒上,而忽略真正要命的毒素。

..

于是一老一小这次扮成了叫花子,就近找了个村子的外围呆了下来。

苏远看着宋无忌真的跑进了食肆里头,要出来了些馒头还有几个鸡屁股的时候,整个人都麻了。

真是演谁像谁,呆在曜洲实在是屈才!

..

第二天天还没亮,路上的车马就排起了长队。

就连太上皇和皇帝的车辇都来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护卫的力度出乎了二人的预料。

不过幸好在晌午时分,皇家的车辇就出了鹊山,往长安的方向回去了。

苏远恶趣味的想,肯定跟以前开会的时候一样,大领导总要先上台讲上几句,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把剩下的事情留给手下人去做。

..

二人站在围观群众的最外围,远远的看着车辇离开,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幸好围观的人也多,两个乞丐窝在角落里也不引人注意。

..

不像别的典礼,开山讲义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

加上墨子不喜繁文缛节,整个仪式在晌午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再加上点墨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两个时辰。

等日头西斜的时候,百官开始陆陆续续的出来。

角落里的两个乞丐也不见了踪影。

..

二人早早的来到了两里外的山包处,躲在半山腰的灌木丛中。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铁胎弓。

待到胡惟庸上了马车,从山门处开始往外走的时候。

宋无忌挽弓拉弦,苏远在箭上附着识念。

这股识念会一直包裹着箭身,在苏远的引导的和加持下,已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向马车飞去。

只要药包在马车一丈以内成功爆开,根本不用留下观望,二人就直接撤走。

..

胡惟庸上了马车,并不像别的官员一样,因为被抽中,得了书圣的墨而高兴。

催促着车夫赶紧走,因为他今天从一进鹊山就感觉怪怪的。

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走上路没多久,两里外的宋无忌松了弓弦。

苏远双眼紧紧的盯着飞驰而去的箭簇,被识念包裹的箭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直到箭枝飞到距离马车三丈左右的时候,苏远骤然撤去所有识念。

憋了半天的箭这才发出破空的声音。

直接戳在了胡惟庸所在的马车车厢上,而后肉眼可见的一个小闪光,一闪而逝。

隔得太远,声音没有传过来,但依稀可以瞧见马车的队伍在经过短暂的停滞后,乱了起来。

..

二人飞身离去,绕了一大圈,从南门回到了长安城。

刚进屋没多久,街上就传来了马蹄声,多年没有实施的宵禁,再次出现在了长安城里。

..

兴庆宫里的李世民知道了胡惟庸遇刺,行刺之人没有成功的消息。

嗤笑一声,还是打算过去看一眼。

等李世民到了胡惟庸的家后,见到自己的狗腿子除了脸色有些潮红以外,并无大碍。

并询问了太医,得到毒已经解掉了的回答后,没有再停留就走了。

临走的时候还分出了一些禁卫,加强了尚书府的巡防。

..

第二天,胡惟庸照常上了朝,只是看起来精神不怎么好。

李白鱼知道了昨夜遇刺的事情,以为对方是受了惊吓,所以并不以为意。

下了朝了胡惟庸直接去了兴庆宫,在轿子里的时候身上开始发痒,随便挠了挠,也没有太在意。

..

苏远和宋无忌远远的看了一眼,然后就近找了茶馆坐了下来。

苏远不解的问道:“怎么还没死?难道墨子没有动手?”

宋无忌无所谓的说道:“我把牵机散的药量加大了一些,往后拖了拖..他不是每天都要去兴庆宫嘛,干脆让他死在李世民跟前..”

“咱们就在这里喝茶,不出一个时辰,定有消息。”

..

兴庆宫里。

李世民斜睨着胡惟庸,看着对方脸上不正常的潮红:“可查到线索了?”

胡惟庸的身上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瘙痒,此时正是强行忍着,躬身道:“还没有查到线索。”

李世民心中很疑惑,因为行刺的手段实在是幼稚得很,就像如今的作者君,已经懒得去遣词造句一样。

“予这次有点看不懂了,按说浮丘上的人,不会做出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举动。”

胡惟庸实在忍不住了,小心的伸手抓了抓大腿外侧:“臣也觉得奇怪,会不会是有刺客受雇于蛮族..”

李世民瞧着胡惟庸的小动作,说道:“那烟毒还没有除尽?”

胡惟庸身上越来越痒,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臣稍感不适,容臣回避一下..”

..

李世民挥了挥手。

正准备转身的时候,胡惟庸身上的毒开始发作。

奇痒难耐的胡惟庸刚退走没几步,汹涌的瘙痒和疼痛感骤然袭来。

已经顾不得什么君臣礼仪的胡惟庸开始大抓特抓,越抓越痒。

浑身没有一处地方不被煎熬。

疼痛一浪高过一浪。瘙痒一次比一次强烈。

胡惟庸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

..

李世民猛然转头,却是没有近前查看。

皱着眉头站在远处。

眼看着胡惟庸倒在地上,开始不顾形象的打滚哀嚎,脸上的已经被抓出了血条子。

太监已经跑去喊太医了。周围的侍从个个面露惊惶之色。

..

李世民此时已经反应了过来,脸色越来越难看。

却只是背着手站在原地,冷冷的看着地上打滚的胡惟庸。

太医跟着传话的太监赶了过来,还打算朝李世民行礼。

被李世民不耐烦的呵斥了一声先救人。

..

胡惟庸有自己的算盘,李世民是知道的。

但反应过来的太上皇现在已经晓得,这是浮丘的报复之一,目的就是要他自己亲眼看到眼前的一切。

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在他的眼中,只有我可以威胁人,人不能威胁我。

按照之前的规律,浮丘一旦出手,那肯定是要死人的。

所以在李世民的眼里,胡惟庸其实已经算个死人了。

..

李世民眉头拧在了一起,视线一直盯着满地打滚嚎叫的胡惟庸。

心里却开始推演,对方到底是从哪个环节下的手?

书院吗?不可能!

李世民自己否定了这种可能性,然后想到了宋无忌那个爱耍毒的家伙,随即心中有了计较。

看样子,那箭簇上的毒物,并没有那么简单。

..

几个太监都按不住已经陷入癫狂的胡惟庸,旁边的侍卫正要上前帮忙,却见到那些刚才还在死命想控制住胡大人的太监们,跟着太医一起本能的蹦了起来,急急的往后退了好几步。

李世民也发现了异样,上前走了几步。

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停止了抓挠,整个人有出气没了进气。

脸上的肉开始一块一块的掉落,血液中带着不正常的绿色,散发出阵阵奇怪的臭味..有点像泔水..

衣服下面也开始渗出血水和不知道是啥的**。

整个过程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吏部尚书胡惟庸在兴庆宫,在李世民的面前,化成了一摊发绿的血水。

....

苏远和宋无忌在茶馆里坐了快两个时辰,也不见有什么动静。

宋无忌突然起身结账,带着苏远从侧门离开了茶馆。

二人在一处无人的小巷换了张面皮,径直回到了住处。

苏远疑惑道:“怎么说?”

宋无忌道:“兴庆宫的东墙那边有个暗门,刚才我瞧见太医进去了。”

苏远点了点头:“接下来呢?”

宋无忌道:“要么现在走,要么就继续在长安呆一段时间再说。”

苏远道:“这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先回巫山一趟吧,把兽魂的事情解决了,再回一趟浮丘。”

宋无忌道:“也好,先让李世民担惊受怕一段时间,然后等着看看他会不会跟傅慎再搞出些什么事情,咱们再顺水推舟..”

..

二人当天就赶着马车出了城,晃晃悠悠的走了一截,才弃了马车,转道入了山林。

..

天狩四年春,来到这个世界二十年不到的胡惟庸,死在了兴庆宫,死在了李世民的眼前。

朝廷过了几天才放出的消息。

说是吏部尚书死于操劳过度。

书院没有被列入调查的对象,就算有心人顺着一些线索想要往下查,也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压了下去。

这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大概猜到了方向,却也三缄其口。

真正晓得的人,是那个住在兴庆宫的人。

..

师徒二人在路上就听说了朝廷大员暴卒于操劳过度。

会心一笑,继续赶路。

接下来,就该轮到李世民和傅慎了。

..

李世民站在鱼池边上,心里记起了很多往事。

刚要开口,却发现旁边站着的人不再是胡惟庸,而是自己的孙女李白鱼。

随即再次变得沉默。

李白鱼静静的立在旁边,带了一会儿就走了。

尚书大人的灵堂,她这个做皇帝的还是要去露个面,然后虚情假意的念念悼文。

..

李世民看着自己孙女离去的背影,平静的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波澜。

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随即又想到前前后后发生的这些事情。

固执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做错,哪怕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们只会把一切怪罪于他人。

李世民越想越怒。

反正这不是那个真正的大唐,既然对方如此嚣张,自己不做点什么,岂不是被那帮浮丘的人看扁了!

李世民此时已经顾不得别的东西,命人去了傅慎的宅子。

....

宋无忌临走之前再次联系了长安城中的眼线,交给了他们一些任务。

其中一条就是,尽快挖出通往傅慎宅子的地道。

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然后传信给了自己的义女,之前准备的那些火药,在两个月内,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运进长安城里指定的地点。

当苏远提议要不要也挖到兴庆宫的时候,宋无忌坏笑道:“兴庆宫是在宣朝冷宫的基础上建立的,下面早就有地道了,而且四通八达。”

他打算玩一把大的,就算炸不死,也要把混乱搞到极致。

如果能把这些人引出来最好。

...

本来是在很长时间之后才会开始的决斗,被了无生趣的作者君,流水账似的提前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