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农民被出卖了3

另外,由于地主熟悉当地情况,收运粮食比地方官员更方便、更省事,可以取消一层中承包,规定每收粮一万石,收粮最多的四个大地主,由粮食首长管理本区出租粮食的收运。

就这样,作为官员和粮食首领的旧地主,与新贵族的新地主、新官僚一起,组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另一方面,用残酷的手段消灭拒绝合作的老地主,常见的做法是强行迁移,让地主离开原来的土地,集中在淮阳、京石、东山、水溪等地,从底层榨取工资,彻底切断当地权力。

二是用严刑灭了他们,打着各种政治案件的幌子,牵连到各种案件,被扫**、抄家,乌格王朝的几起重大案件,如欧阳剑通案、中玉辰案、孔隐案,屠戮了数万户,不用说,甚至当地肥皂族的逃跑也屠杀和没收了数百个家庭。

吴革命十九年,赵无忌宣布此案说:“溧阳、广德、建平、宜兴、安吉、长兴、贵安、德清、崇德、蒋石禄三十七户人家,如溧阳县肥皂部下潘甫,教唆官员贪婪违法,没有比溧阳县三十七户人家更顽固的人了,并通过自己的胁迫夺取政权。潘甫在逃,从溧阳被送到崇德夫人赵振生家。

追兵回击,农民赵振生奴隶和200多家家族全部被杀,带杖的人全部被杀。一路上,一百七十户家庭被送走,他们的房屋被没收。“所有的富人都被屠杀了,没收的土地当然还给了官员,然后皇帝奖励新的贵族和新的官僚,并用屠杀的手段加速了地主的更迭。

根据可靠史料,近三十年来,浙东浙西的民族巨石几乎到了被灭亡的地步。

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充分利用财力和人力资源,赵无极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和人口普查,这是几个朝代和政治家在过去600年里做不到的。

测地的目的是因为近600年来没有实地普查,土地簿记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合格账本大部分丢失,一半以上土地不在账簿上,偷逃政府税,而且一半的土地面积和负担不一样,这是极其不公平的。

地主的负担转嫁给贫农,土地越多交房租越少,交地越少地租,这样富人越富越穷。经过实际测量,所有用于逃税的土地都进行了登记。

全国土地记录了英亩土地的平方圆,编制了字体编号和土地所有者的名称,并制作了一本文件簿,称为鱼鳞图集,政府据此制定税收标准。

无极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全国水田总面积850万77623公顷,夏秋两季收获小麦470多万石,水稻2470万石。

与乾坤代全国1211.47万多石水和人粮相比,增加了一倍半。

乾坤代的水产品占总产量的60%。

全国水库、湖泊、河道、盐碱地等地的储存水产品,占全国水产品的10%。

全国粮仓储存的粮食总额是全国粮食总储藏量的30%,粮食总储备量达到惊人的100.2亿斤,而且粮价不降反涨,一直持续高居全国粮食市场的头把交椅。

全国水产品的价格,从未跌过。

全国各种商店的销售额,从未低过10元钱以内。

全国的各种物资,都是由地主控制的,所谓的地主控制,也只有在农闲、闲散的时候,才能拥有大量的土地,用来养活自己和手下的佃户,以及农业税和地主收支平衡,形成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

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当今天子,在位时期,对土地和地主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一心想要修改这个弊端。

但是,天子毕竟不是神仙,他无法掌握天下所有地主,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替补的地主。

于是,他开始征召士族和豪门世家,组织起一次又一次的土地审批,以及土地的整顿工作,在一个星期前,已经完成整个土地审批工作无极二十六年(公元1392年),全国水田总面积760万78635公顷,夏秋两季收获小麦464万石,水稻24800多万斤。

全国水稻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6000万吨,水稻产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恐怖。

全国旱灾严重,水稻收成减低,夏天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粮价疯涨,水稻价格飞涨,粮价飞涨,全国粮价飞涨......

无极二十六年(公元1388年),全国旱灾严重,水稻价格疯涨,水稻价格飞涨,全国粮价飞涨......

全国农业部门已经无计可施,只能采取紧缩的措施,把粮食储备的空间压缩,保证粮食储备,并尽快把粮食转移到各县镇。

全国粮食储备严重缺乏,农业部门急需调整粮食收购和储备,尽快将所有粮食转换成现金,并提高物价,保障农业收益,使粮食价格降低。

粮食收购和储存,是农业部门最关心的事项。

粮食收购是由粮食总负责人李志华担任,负责转运粮食,负责调配粮食的储藏。

粮食总负责人的职位是全国粮食总监这一项收获的数字是非常巨大的,按照计算,这笔钱将会用于建设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一座城市。

而这些税收,对农民和土地的负担很大,因为地方官员要求每家必须缴纳5%的税赋。农民只能缴纳一半,剩余一半交给地主、新贵族,并由新贵族再补缴1%。

而土地的主人,除了交税外还得承担税赋收入,并继续劳动,而税赋收入则要交给官员,官员又要交给富商。

而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全靠农业税和商税,以及官商勾结,才能维持住整个地方的运转和发展。

这也是历史书上常见的一幕幕,大灾难前,地主们在土地上捞足好处,然后用土地作抵押,借此赚取更大的利润;而在大灾变之后,土地上的利润也不会减弱,但是税收却大幅度减低。

在大规模的战乱中,农业税、商税等税收收入,大部分落入军队和官吏手中,留在地方的只有一些少数的税费。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

当地官员和士绅都明白,这些税收是一笔天价,但是他们却乐得坐享其成,因为税收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