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风吹客梦

这只独立不羁、不受拘束的大鹏,便是青年白松的精神化身。

世界辽阔,人生短暂,白松不愿做芸芸众生之一,拥有平淡的一生,他要当能与宇宙比肩的大鹏,以他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庸俗、权贵、不自由的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他的一生,也就是大鹏冲出重重围困,挣扎与反抗的一生。

大鹏已是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神鸟,难免也是孤独的,但在结尾,白松写道,大鹏遇到了与它志同道合的希有鸟,它夸赞大鹏的伟大,邀请大鹏同游,大鹏欣然应允。

它们扇动着能遮蔽东方与西方的翅膀,共同飞上辽阔天空。地上那些目光短浅的斥鷃,还在嘲笑它们。

这只希有鸟便是他的伯乐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的肯定让白松得到了极大的鼓励,一颗年轻的沸腾着的心,快要冲出胸膛了。

他在司马承祯这里,也找到了能够更快让君主看见自己的方法,那就是通过道教。

白松被司马承祯仙风道骨的气质所影响,在这次会面后,两人成为忘年交。

白松表示想跟随司马承祯神游八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白松接下来的漫游中,他去了各地的名山,寻访居住在五岳山上的仙人。

这篇充满浪漫想象与豪情壮志的赋是白松的第一篇成名作。

江陵一别后,白松与司马承祯再未见面。但白松仍然深深挂念着这位恩师,开元二十三年,司马承祯在阳台观仙化,葬于王屋山松台。

天宝三年游王屋山阳台宫,白松去山中寻访司马承祯,才得知他早已仙去,无缘再见。

在瞻仰了司马承祯生前所做的巨幅山水壁画后,白松睹物怀人,写下了《上阳台》四言诗,亲笔书写成帖,这也是白松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仙人已去,徒留画作在人间。

白松望着画中群山巍峨,云雾升腾,仙鹤飞舞,苍松林立,想象着恩师所去的地方,应该也是如画一般的仙境。

没能在恩师生前与他再见一面,想到便遗憾不已。

人世无常,白松未曾停下漫游的脚步,也在不断地经历着重逢与别离。

每一次别离或许都是永别,说着再见的人却不会知道。

告别司马承祯,白松与吴指南继续前行,沿着长江往南,一路抵达鄂州江夏,汉水滔滔,白松思念起蜀地的故人来。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辽阔的江面上水波粼粼,细雨朦胧,远处的巫山被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

在漫长的航行中,诗人慢慢地睡着了,梦中,仍然在蜀地与旧友把酒言欢,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