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仙游未曾歇
十五岁,让这个年纪的少年所心动的,也许是游戏,也许是花鸟,也许是美人。
而白松独爱月亮。
蜀地秀丽的山川催生了白松的诗情,他未满十五岁,才华初显,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首诗,他与月亮的羁绊,由此而始。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这是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少年白松漫步在西园,赏月吟诗。
月亮渐渐升出水面,露水打湿了花瓣,月光如仙子,踏花而来,楚楚动人。
秋风起,将云吹得变了形状,江水悄悄地漫上了岸边,卷起细小的浪花,凉风扑面,连眉毛都染上了寒意。
忽然,风吹来了客船上的乐曲声,在夜色中悠远而渺茫,曲是欢乐的曲,白松却听出了哀愁,他想着,戍守这里的战士听到乐曲,该起思乡之情了吧。
月光下,少年临风而立,他与月亮共同倾听着乐曲,分享着夜色的宁静与美好,向月亮诉说他年少的心事。
他热爱美好的自然,也怜惜凡人的苦痛。与月亮一样,他见证着,倾听着,月光无言,默默给他以力量。
少年心向月光,它清冷,光辉,圣洁,似他的一位知音。
他也想成为月光,这般的明净,透亮,纤尘不染。他有一颗月亮般的心。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亮是一位佳人,白松比任何人都要怜惜她,想要守护她。
大雨过后,风把雾气吹散,推开窗户,一轮峨眉月从东方冉冉升起,好似舞台缓缓揭开了幕布,美人温柔似水,光辉照人。
夜深了,秋霜铺满大地,长江如白练横在天边,江水向东流逝,奔流不止。
月亮初升时,照入山间,泉水被月光照得透亮,月亮升起后,就连海水也变得晶莹透明。因为怜惜这美丽的月亮,诗人再难入眠,吟诵月亮直到天明。
白松对月亮的情结,是自小就有的。我们读他在少年时代为月亮而作的诗,满篇都是他的赤子之心。
此时的月亮,是明净美好的,充满了少年白松的向往,月光如花瓣般洒落,触动诗人的心弦,奏响一曲又一曲心之音。
这是一位少年对于自然万物最赤诚的热爱,最纯粹的温情。伴随白松成长的,始终是同一轮月亮,只是时间流逝,人在变化,如果月亮知晓白松的深情,恐怕也会老去吧。
十五岁这一年秋天,白松离开清廉乡,背起行囊,来到了大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在这里,度过了接近十年的求学时光。
匡山风景清幽美丽,适宜读书。白松在这里系统学习了《诗经》《楚辞》、乐府等诗歌名著,他的诗歌风格在这一时期形成并走向成熟,这里也是白松的隐居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