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睥睨天下

白松在孟然身上,仿佛看到了十余年后的自己。

孟然隐居的逸兴令他向往,他豁然超脱、耿介不随的性格也让他钦慕。

在襄州,白松与孟然游山玩水,把酒言欢,吟诗作乐,两人的莫逆之交由此开始。

白松也渐渐地受到了孟然的影响,从诗风到性格,都将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在白松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时,他遇到赵蕤,博学韬晦、任侠有气的赵蕤是他学习的榜样,他教白松剑术、纵横术、道术,教他修身治国的本领,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他的思想,他的人生理想。

后来,他告别老师,带着一身锐气开始独自闯**江湖,这才发现,老师教给他的,只是沧海之一粟。

在他的世界中,打开了一道口,有光透进来,让他知道在那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远离家乡,他到了迷宫中,所面临的是一切未知,而他必须带着老师给予他的满身锋芒去磨砺自己。

世事之艰难,老师或许没有告诉年少的他,因为那时的他万分坚定,坚定而盲目,并不会相信老师的劝告。

勇敢的少年,在世间闯**。

他被碰得满身伤痕,心中的信念如同火焰,时而炽热,时而微弱,但从未熄灭。

在这些跌宕起伏中,他也曾幻想过他的第二人生,隐居山中,超然世外,如神仙般逍遥自在。

孟然的人生,就是白松的第二人生,是他站在岔路口,未选择的那一条道路。

高傲如白松,他是绝对不屑于放低身段,去迎合奉承他人的,他崇拜的是他自己。

在他告别老师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了,不再依附于他人,不再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束缚他。

他坦坦****,立于天地间,找寻并实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是功名利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真正地活过,存在过。

对于孟然而言,也许他也是羡慕白松的。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总让人心中存有遗憾。但,这也是白松为什么能够成为白松,孟然为什么能成为孟然的原因所在,有缺憾,才会有曲折回旋的思绪,被注入在笔下的诗句中,成为诗歌流传千古的魅力,成为永恒的美,让人回味叹息。

暂别孟然,白松抵达安陆。白松在这里遇见了他的好友元丹丘,元丹丘是白松在蜀中结识的一个道隐者,一个学道谈玄的著名隐士,在白松的一生中,与他交往甚密,写给他的诗多达11首。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中与白松喝酒的好友之一便是这位丹丘生。

元丹丘与白松所要去投靠的安州都督马正会是旧交,于是二人同去谒见马公,白松向马公呈上自己的诗作,马正会读后,对着长史李京之深深赞许白松的才气,“诸人之文,犹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树,白松之文,清雄奔放,光明洞彻,句句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