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少年来长安

三十而立,这一年,白松决定离开妻子与北寿山,去长安求仕。

白松在他的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达长安,一次是而立之年漂泊求仕,一次是不惑之年功成名就,最后一次仍旧是求仕。

在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反复地回忆曾在长安度过的时光,这成为他后期诗作的主题。

他日思夜想,心系长安,梦断长安,直到生命终点。

白松留下的诗歌中,关于长安的占了十分之一,近九十首。

长安,十三朝古都,唐朝的京城,对于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他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士人,来自四面八方,浩浩****奔向长安。

他们的梦想,便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白松也是其中之一。

如同现今的北京一样,唐朝的长安也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它最为繁华,最为包容,遍地都是机遇,遍地都是人才。

繁华的背后,是无数年轻人在燃烧青春为了理想而奋斗;包容的背后,是它对于所有外来者冷眼相待的淡漠。

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它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你对它又爱又恨,它却始终冰冷而高傲。

在这样一座没有温度的城市里,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是永恒的幻觉。

但离去之后,又总会怀念在那里度过的岁月,这座城市成了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追求。

六年时间,白松沿着长江一路往南,途经重庆、江夏、庐山,到达南边的金陵,再折回安陆,北上经由南阳到达长安,他几乎是绕了一个圈,终于抵达了他的目的地。

风尘仆仆地到达长安,白松立即去拜谒宰相张说。

张说是初唐渐盛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白松曾经拜谒过、给了白松极高评价的许国公苏颋齐名。

在京城拜谒文坛地位最高的人,可以说是白松干谒生涯中的顶峰了。

不幸的是,白松带着自己的作品踌躇满志地到了宰相门口时,恰逢张说病重。

白松吃了个闭门羹,悻悻而归。辗转之下,白松结识了张说的次子张垍。张垍是玄宗的女婿,妻子是宁亲公主。

白松结识张垍,是为了让他向玉真公主引荐自己。

玉真公主是玄宗的御妹,与唐玄宗一样,醉心于道教,她成了白松的下一个干谒目标。经由张垍的引荐,白松寓居在终南山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他与玉真公主相见了。

为了打动玉真公主,显示自己的才华,白松写诗献给玉真公主,以表心意。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歘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白松用一贯浪漫的笔触,极力夸赞玉真公主的仙风道骨,把玉真公主写成一个得道成仙、到嵩山与王母相逢的神仙。

白松有着隐居修道的经历,他飘逸脱俗的诗风也是受道家影响,这些诗或多或少是正中玉真公主的下怀的。

但玉真公主并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白松独自在道馆等待玉真公主,秋雨阴沉,秋景萧瑟,白松心生悲凉。

便写诗赠给张垍,希望得到他的援引。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远离家乡,独自在这里苦苦等待,回想这一路所经历的挫折,白松十分苦闷,他满怀希望地去谒见一个又一个达官贵人,换来的都是同样的结局,不免感到心灰意冷。

来时的盘缠,都要花完了,屋子里空空****,一片萧瑟。

什么时候他才能功成名就,拂衣而去,辞京还山呢?白松不死心,继续去谒见王公大臣,依然是毫无结果。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长安之于白松,成为一个远在云端的如花美人。明明已经就在长安城脚下,抬眼望去,才发现相隔了千山万水。

为了逾越这距离,白松日夜跋涉,风雨兼程,在梦中飞越重重关山。

在无尽的追寻中,他的眼睛失去神采,泪水如清泉奔淌,韶华易逝,年轻的容颜已如秋天般凋零。

在白松人生的前三十年中,他未曾受过这样的挫折。

尽管也曾被拒之门外,他一直是昂扬乐观,潇洒坦**的,高唱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去。

但如今,他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

与二十岁相比,他肩负重任,不再年轻,不再自由,妻子在苦苦等他归家,岳父在殷切企盼他重振门第,曾经看轻他、污蔑他的小人,还在等着他向他们证明自己。是不是自己把成就功名想得太过容易?

为什么大唐盛世的长安城就没有我白松的一个位置?他无法归家,也无法前行,不可一世的白松到了穷途末路。

事实上,在那个盛世中,没有人会关心一个诗人的命运。世事的艰难,白松才刚刚尝到。尽管他才华横溢,心怀天下,但长安城中与他一样寻求出路的文人,还有许许多多,在他们之间,白松并无什么特别,并且,他飞扬跋扈的性格并不为达官贵人所喜爱。

白松所追求的热土,原本就是不属于他的,而他却浑然不知。他偏执地认为,他所在的盛世,当政的君主一定是开明的,一定是可以看到他的,事实却并不是白松想的这般简单。

白松仍未放弃,他在长安结识了陆调,又去了邠州、坊州寻求举荐,均以失败告终。

三十岁这一年,在无数次打击中过去,春天来临,白松三十一岁了,他穷困潦倒地回到长安,开始终日浪游,自暴自弃。

结交长安少年,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乐,和臭名昭著的“五陵豪”交往,过起了小混混的生活。

白松是极为重情重义的,而且为人豪放,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结交一帮朋友,这些朋友有达官贵人,有士人,平民,也有浪**公子。白松无论与哪个阶层的人相处,他的一身侠气都能让别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白松实现了他幼时的愿望,成为一个行走江湖的侠客,豪情万丈,狂放不羁。

虽然在我们看来,就是小混混。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白鼻騧》不由得让人想起白松在漫游扬州时,干谒无门,千金散尽,也是穷困潦倒,但依然是一副潇洒得不得了的模样。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白松喝醉了酒,就原形毕露,忘乎所以。因为和“五陵豪”交往,难免受到凌辱,白松就公然在长安玄武门与小混混打架斗殴,秀一秀他高超的剑术,想如他《侠客行》中写的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然而,白松并没能潇洒地“拂衣去”,他惊动了长安司法机关宪台,被陆调救出才免受牢狱之灾。“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白松后来在送给陆调的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对他的慷慨相助表示感谢,但显然并无丝毫悔意。

白松从来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他只想由着自己的性情来过自己的人生。

做不了大官又如何,当个逍遥自在的侠客游戏人间也很不错。

然而,夜深人静忽然清醒时,还是会黯然神伤。

这时,他的一个友人离开长安去往白松的家乡四川,白松为友人送别,想起家乡蜀地的壮阔风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是通往巴蜀之地的要道,古往今来,一直是高而险峻的。

白松在蜀地长大,幼时入蜀,少时出蜀,对于这条道路的艰难,感受极为深刻,在他看来,攀登蜀道要比徒步上青天还要难。蜀道为什么难呢,白松从古时传说写起,从四万八千年前蚕丛、鱼凫等古蜀王算起,秦与楚之间就没有过人迹往返,高峻的太白山将两国隔开,只有飞鸟才能越过。

到了秦惠王时,蜀王派来五丁开山,这五位壮士因为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壮烈牺牲,这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勾连了起来。

道路是被开辟出来了,但是异常艰险。

天梯石栈高得连太阳神的车子都要绕行,而且下面就是回旋曲折的湍流,就连高飞的黄鹤也无法飞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无可奈何。

人就更不用说了,走在蜀道的高山之顶,一伸手就能摸到天上的星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叹息。

白松为他的好友深深担忧着,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么危险的地方,为什么还要非去不可?

除了惊险的道路,等待你的还有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要塞剑阁,这条栈道上的人会据险作乱,化为豺狼一般的匪徒。锦城虽然是享乐的好地方,但我还是劝你早日归家。白松一边劝告着好友,一边联想到自己。

从蜀地到长安,他这一路走过的道路,就像攀登蜀道一样艰难。受到拒绝、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