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美人在侧花满堂

好男子,应当是内心担当如河流,敢爱敢恨,直面灵魂深处细微躁动的人。才华不够重要,身外财更不足挂齿。生之终年,多数人所祈求的也不过就是平定、洁净、清简、安稳。所以,人往往只需要一颗执着又静定的心来过一生,而已。对爱,更是如此。

唐伯虎是这样的人。且不论其遍地的才华,单单只是他追逐秋香千万里的决绝之心便令人爱赏不已。如此良人,人间不多。

故事发生在苏州。苏州自古便给人浪漫印象,总与男女情事有牵绊。唐伯虎与秋香的爱情也没有例外。故事里的他风流成性,放浪形骸,洒然快活,好生自在。那日,唐伯虎正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恰遇无锡华太师夫人携婢仆前来进香。

且看华夫人四名婢女,个个姿容都是艳丽明目,似仙人。春香"嫩脸如桃杏为带俗",夏香"纤腰似柳叶露轻狂","金莲不是潘妃步"是冬香,秋香更是"如惠如兰压众芳"。良辰遇佳人,多美的事。

起初,他也只是观望,并无甚更进的心思。却不料她偏偏遗落一方帕在他脚下,被他拾得。后华夫人游了一趟虎丘,他在虎丘重又遇见她,于是他有了一些玄妙的想法,总觉这女子与自己是有一些缘分的。于是他便在一山石旁挡住她的去路,借口将丝帕还给她跟她说上了几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有一方要作先。他堂堂七尺男儿又岂有等爱之理,喜欢便是喜欢了。几句攀谈下来便仿佛经年重逢的故人,彼此之间也有了一些莫可名状的默契。她见她一脸单薄的欢喜如孩童一般,便猝不及防的失了笑。这一笑,笑得唐伯虎如沐春风,心思**开几百里。她也告诉他,不久,华府一行人便会登画舫去往无锡东亭,返回华府。

唐伯虎点秋香,本就由民间故事《三笑姻缘》的曼妙附会流传开。说的便是秋香三笑于唐寅,惹出一段千回百转的爱恋。此处,说的正是秋香对唐伯虎的第一笑。

那第二笑发生在华府一行人返回无锡的水路途中。因唐寅不舍秋香,便尾随华府画舫,乘小舟前去无锡。途中,秋香出来倒水,正巧泼到了他的身上。这一回淋得他呆若木鸡,却心花怒放。男子的痴,有时便是一颗孩童心般的纯真,总是令人愉悦的。于是,她二笑。

其实笑与不笑对他来说并无差别,从他对缘分信以为真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不重要,除了他爱她。

不过,三笑在那《三笑姻缘》的民间故事当中是重要的,它不单是一根线索,也有一种与二人感情层递的意味。所以到了第三笑的时候,亦是唐伯虎与秋香的感情质变的一个时刻。因他为这第三笑作出了入华府点秋香的决计。

他尾随华府人至华府门口时,被秋香察觉。她一回眸,便正中了他的方位。于是,便有了秋香那嫣然的第三笑。这一回,唐伯虎知,这段情是种下了,是要开始了,而他也不再有退路了。

他说:"怎经得一笑不堪重又笑,害得俺神魂飘**越风魔。想着她两番有意花含笑,难道秋姑还未有夫?喜只喜一点灵犀通宝座,恨只恨三千弱水又起情波。可怜我孤身不带花包客,却叫我何法能描郭璞府。如坐针毡无别计,我只得紧追慢赶看如何。"所以,后来,他便借华府召补家仆之机,改名"康宣"应召入府为奴。

若是有男子能为女子甘愿为奴,那他心中对她的爱,定如生命一般郑重。男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为她,甘愿卑躬屈膝委身作奴。后来,唐伯虎因帮助华太师儿子作文被华太师注意到他的才华,于是,华太师便将他安排到两个儿子身边作书僮。

华太师说:"想英雄自古惜英雄,独爱你蕴藉才华却不同,今日里命你书房同伴读,须待要三馀三惜把书攻。其窗若不把功夫用,那得他年鱼化龙。古圣先贤须备讲,休夸末技弄雕虫。想你贫穷还未享书包富,既为伴读,你与大爷、二爷必须如切如磋的用功。若得一枝丹桂折,方信那读书之乐乐无穷。少不得将来还要加恩典,莫谓桃园路不通。"

后来,唐伯虎便在华府作了一年书僮。没有料到的是入府一年却未见得秋香几回,心里越发觉得可惜。多次接近秋香,均未得谐合。一日,他意外得与秋香邂逅。于是,他难抑心中挚烈情感,便吐露了自己的爱慕之心。他不知的是,秋香亦是对他有所思,也是芳心暗许。女子的感情纵然缓慢,但若是发生了,总是隐忍深刻。令人猝不及防的浓烈。她对唐伯虎便是如此。

一来二去,两人便私定了终身。并筹谋若得时机,双双私奔而去。这是令人晕厥的契约。大胆。冲动。不顾一切。但正因它发生于唐伯虎的身上,便总令人觉得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

彼时。华府生性愚钝的二位公子对唐伯虎已是处处都有了依赖。加上,唐伯虎曾为华夫人画像,亦曾协助华太师与人吟诗作对,应酬宾客,深得华太师的欣赏。华太师夫妇和华府公子便都对他愈加器重。

另一头,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被唐伯虎夫人陆昭容所逼,去杭州访唐。正是祝枝山出的一条妙计,唐伯虎与秋香的这段情才不至于空付流年。

依计,唐伯虎对华府两位公子谎称祝府愿赐美婢为妻,来招他入府。他也佯装有动摇的心思,说意欲改投祝府。但华府两位公子对唐伯虎已依赖成性,二公子转告华太师,华太师迫于无奈之际,二人便允诺唐伯虎,府上婢女,可任选一人为妻。于是,唐伯虎钦点秋香,华太师不得不应。至此,好事方成。

后来还有一些传说里的戏份,不过也只是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团和圆满。这符合中国人的圆融之心,凡事都有和悦的期望。

说唐伯虎点了秋香之后,便带秋香私奔,离开了华府。华府百般打探找寻,得到消息,华府奴仆"康宣"携秋香入了唐伯虎的府邸做事。于是华府一行人便去唐府索人,却惊见才华横溢的"康宣"正是盛名在外的才子唐伯虎。于是真相大白,华太师也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认了秋香作女儿,华夫人也大办妆奁相送。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结局是失真的圆满,却也有一种令人愉悦的好。只可惜,它只是民间故事,非是真实历史。伯虎是他的字,寅才是名。民间口头文学将此风流韵事附会于他身也是可以理解的。

据史家考证,秋香原型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林奴儿,她的年纪比唐伯虎大十几岁。华太师确实是无锡人,但他的年纪又要比唐伯虎小上二十多岁。只不过,这一些说破了,唐伯虎点秋香的趣味也就丧了。但民间那《三笑姻缘》至今从未绝于耳。

此时此刻,只来用浪漫心意去回味这《三笑姻缘》里唐伯虎与那名叫秋香的女子之间千回百转的流连事,就很好。